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痛经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痛经_第2页

考试网   2019-03-02   【

  田七痛经胶囊

  蒲黄0.275g,醋炒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各0.3g,木香0.2g,冰片0.025g。每小瓶2g药粉或每1g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证典型表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上3证皆实证=经前痛+拒按

  气血虚弱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证: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肾虚基础见证);经色黯淡(肾气虚,肾阳虚经血的特点),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黯,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阳虚内寒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肾虚基础见证),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上3证皆虚证=经后痛+喜按

  刘氏妇科证治歌诀:

  痛经一病易分辨,前痛为实后虚按。

  湿热清热调血治,气滞膈下少腹寒。

  气血虚弱用圣愈,肾亏益肾或调肝。

  阳虚内寒用金匮,温经汤下痛便安。

  用方独家趣记:情圣哥哥少一吻(所以痛经)

  情--清热调血汤,圣---圣愈汤,哥哥--膈下逐瘀汤

  少--少腹逐瘀汤,一--益肾调经汤,吻--金匮温经汤

  区别寒凝血瘀证与阳虚内寒证:

  二者的共同点:都有寒象----冷痛,怕冷,都喜温。

  不同点:一个是实证,痛发生在经前或经期,拒按

  一个是虚证,痛发生在经后或经期,喜按

  区分气滞血瘀证与寒凝血瘀证:

  二者共同点:都是实证,都有血瘀之象。痛在经前或经期,都是拒按,都有血块,都是舌黯(瘀血所致)

  不同点:

  气滞血瘀证---除了血瘀表现还兼气滞的表现------乳房胀痛,经行不畅,脉弦。

  寒凝血瘀证----有血瘀之象,但不明显(教材中只有舌黯,有血块这两点指向血瘀)。另外更多的表现为寒象(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血瘀)

  王清任《医林改错》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配伍柴胡,桔梗,枳壳以行气,加牛膝以引血下行。------适于胸中瘀阻(内科,胸痹之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含开窍要药麝香----适于头脑的瘀阻(经行头痛,内科头痛、头晕、癫痫)

  身痛逐瘀汤:有秦艽,羌活,地龙等通络止痛药,适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之肢体痹痛(产后身痛之血瘀证用之,内科中瘀血腰痛用之)

  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等行气药,用于肝郁气滞之瘀血证

  少腹逐瘀汤:配伍小茴香,官桂,干姜等温里药,适于寒凝血瘀证。

  在慢性盆腔炎一节,也是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并用。

  下列各项,不属于痛经气血虚弱证主症的是

  A.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B.腹痛出现在行经之后

  C.神疲乏力,面色无华

  D.头晕眼花,腰痛如折

  E.下腹隐隐作痛,喜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痛经气血虚弱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