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长 |
1.胎萎不长的定义 |
★ |
2.病因病机 |
★ | |
3.辨证论治 |
★★★ |
胎萎不长的定义
妊娠4~5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亦可称为“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而致胎儿生长迟缓。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以虚证为多。本病的治疗原则,当求因治本,去其所病,重在补脾肾、益气血,使其精血充足,则胎有所养。
1.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4~5个月后,腹形和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面色萎黄或?白,身体羸弱,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少,脉稍滑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养胎。
方药:胎元饮。
2.脾肾不足证
主要证候: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方药: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3.血寒宫冷证
主要证候: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
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子 满
子满 |
1.子满的定义 |
★ |
2.病因病机 |
★★ | |
3.辨证论治 |
★★ |
子满的定义
妊娠5~6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称“子满”,又称“胎水肿满”。
病因病机
子满多由脾胃虚弱,土不制水,水渍胞中所致,或因胎元缺陷,发展为畸胎。
辨证论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治宜标本兼顾,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治则,健脾消水而不伤胎。
主要证候:妊娠中期后,腹部增大异常,胸膈满闷,呼吸短促,神疲体倦,四肢不温,小便短少,甚则喘不得卧;舌淡胖,苔白,脉沉滑无力。
治法:健脾利水,养血安胎。
方药: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子 肿
子肿 |
1.子肿的定义 |
★★ |
2.子气、皱脚、脆脚的定义 |
★★ | |
3.病因病机 |
★★ | |
4.辨证论治 |
★★★ |
子肿的定义
子肿又称“妊娠肿胀”,其主症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
子气、皱脚、脆脚的含义
1.子气 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
2.皱脚 两脚肿而肤厚者。
3.脆脚 两脚肿而皮薄者。
病因病机
此病多发生在妊娠5~6月以后,此时胎体逐步长大,升降之机为之不利,若脏器本虚,胎碍脏腑,因孕重虚。因此,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或气滞湿停为妊娠肿胀的主要发病机理,脾肾两脏功能失常往往互相影响,或相继出现。
辨证论治
妊娠肿胀的治疗应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适当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峻下、滑利之品,择用皮类利水药,以免伤胎。
1.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黄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口淡而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小,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或腻,脉缓滑。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证
主要证候:妊娠3~4月后,肢体肿胀,始于两足,渐延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胸闷胁胀,头晕胀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方药: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孕6个月,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按之即起,头晕胸闷,舌苔薄腻脉弦滑。应属 | |
|
【正确答案】E |
子 晕
子晕 |
1.子晕的定义 |
★★ |
2.病因病机 |
★★ | |
3.辨证论治 |
★★★ | |
4.预防与调护 |
★ |
子晕的定义
子晕又称“妊娠眩晕”,是指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或眩晕欲厥,称“子晕”。子晕有轻重之分,若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证,往往伴有视物模糊、恶心欲吐头痛等,多为子痫先兆。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脏气本虚,孕后精血下注养胎,阴分必亏,阴不潜阳,肝阳化火生风;或妊娠中期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痰浊,肝阳夹痰浊上扰清窍。阴虚肝旺、脾虚肝旺属子晕重证,尤应预防子痫的发生。
辨证论治
1.阴虚肝旺证
主要证候: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或绛,少苔,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天麻。
2.脾虚肝旺证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怠嗜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湿,平肝潜阳。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3.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后期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钩藤、石决明。
子 痫
子痫 |
1.子痫的定义 |
★ |
2.子痫的诊断 |
★★ | |
3.急症处理原则 |
★★ |
子痫的定义
子痫又称“子冒”、“妊娠痫证”,其主症是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子痫的诊断
1.病史 孕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肾病史、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病史;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病史;子痫病史等。
2.临床表现 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3.检查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到18.7/12.0kPa(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4.0kPa(30/15mmHg),伴蛋白尿、水肿即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急症处理原则
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积极处理。治疗原则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适时中止妊娠,中西医配合抢救。
妊娠小便淋痛
妊娠小便淋痛 |
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
★ |
2.病因病机 |
★★ | |
3.辨证论治 |
★★★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称“妊娠小便淋痛”,或“妊娠小便难”,俗称“子淋”,类似于西医的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
病因病机
病因总因于热,机理是热灼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其热有虚实之分,虚者阴虚内热;实者心火亢盛,湿热下注。
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上均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苦寒通利,以免重耗阴液,损伤胎元。
1.阴虚津亏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淡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颧赤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
2.心火偏亢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尿短赤,艰涩刺痛,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者口舌生疮;舌红欠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方药: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突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欲解不能,小便短赤,小腹坠胀,胸闷食少,带下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方药:加味五苓散。
某女,孕5个月,尿少色深黄,艰涩而痛,面赤心烦,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滑数。治疗方剂是 | |
|
【正确答案】D |
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 |
1.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
★★ |
2.病因病机 |
★★ | |
3.辨证论治 |
★★★ |
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称“妊娠小便不通”,古称“转胞”或“胞转”。以妊娠晚期7~8个月时较为多见。
病因病机
妊娠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胎气下坠,压迫膀胱,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溺不得出。属本虚标实证,临床有肾虚、气虚之分。
辨证论治
本病以小便不通为主,但其实质是肾虚或气虚。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不可妄投通利之品,以免影响胎元。
1.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均为肾虚之象。
治法:温肾补阳,化气行水。
方药:肾气丸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丝子。
2.气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白,神疲倦怠,头重眩晕;舌淡,苔薄白,脉虚缓滑。治法:补中益气,导溺举胎。
方药:益气导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