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
痿证 |
痿证的概念 |
★ |
痿证的病因病机 |
★ | |
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
★ | |
痿证的辨证论治 |
★★★ |
痿证的概念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痿证的病因病机
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导致肢体痿软的原因十分繁杂,不论内伤情志、外感湿热、劳倦色欲都能损伤内脏精气,导致筋脉失养,产生痿证。
本病的病机要点为热毒炽盛、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五种,亦有夹痰、夹瘀、夹积等。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病久可涉及五脏。
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㖞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痿证的辨证论治
治疗上,《素问·痿论篇》所言“治痿者独取阳明”,是指补脾胃、清胃火、去湿热。另一方面朱丹溪用“泻南方、补北方”,是从清内热、滋肾阴方面,达到金水相生、滋润五脏的另一种方法。总的治法正如《医学心悟·痿》所云:“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而已。”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证
证候:四肢痿软无力,伴颜面红斑赤肿,或者皮肤瘙痒,伴壮热,烦躁不宁,口渴,四肢痿软无力,咽痛,饮食呛咳,尿黄或赤,大便干,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肺热津伤,筋失濡润证
证候:病起发热,或热病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证
证候: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证
证候: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面浮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证
证候: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目眩发落,咽干耳鸣,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消脱,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大补阴煎加减。
例题:
患者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其证候是 | |
|
『正确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