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
★ |
中医病因病机 |
★ | |
临床表现 |
★ |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 |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 | |
西医治疗 |
★★ | |
中医辨证论治 |
★★★ |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
任何原因使铁的损耗超过体内所能供给的量时,即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1.损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摄入不足。
3.吸收不良。
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长期失血、劳倦过度、妊娠失养、病久虚损、虫积等引起脾胃虚弱,血少气衰所致。
1.饮食失调;
2.心脾两虚;
3.脾胃虚弱;
4.虫积日久。
中医病因病机
缺铁性贫血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虫积及失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本病多属虚证,但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贫血本身的表现;另一类为组织中含铁酶类减少,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1.贫血本身的表现 一般症状为皮肤和黏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或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组织缺铁症状
(1)精神和行为改变:如疲乏、烦躁和头痛在缺铁的妇女中较多见;缺铁可引起患儿发育迟缓和行为改变,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
(2)消化道黏膜病变:如口腔炎、舌炎、唇炎、胃酸分泌缺乏及萎缩性胃炎。常见食欲减退、腹胀、嗳气、便秘等。部分患者有异食癖。
(3)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反甲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IDA诊断包括以下3方面: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 27pg,MCHC<32%。
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贮铁耗尽(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的诊断。
ID: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①血清铁蛋白< 12μ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IDE:①符合ID诊断标准;②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③FEP/Hb>4.5μg/gHb。
3.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
西医治疗
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是治疗IDA的首选。如琥珀酸亚铁0.1g,每日3次。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应注意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中医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证
证候: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
证候: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舌淡胖,苔薄,脉濡细。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耳鸣,唇甲淡白,或周身浮肿,甚则腹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虫积证
证候:面色萎黄少华,腹胀,善食易饥,恶心呕吐,或有便溏,嗜食生米、泥土、茶叶等,神疲肢软,气短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
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例题: | |
|
『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