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味
◆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确定:口尝味→功效味
◆功用:
◇辛:散、行、润(芳香药性) ◇苦:泄、燥、坚
●发散:表证 ●通泄:腑实、血瘀、气滞
●行气:气滞 ●降泄:上逆
●活血:血瘀 ●清泄:实热
●滋润:燥证 ●燥湿:寒湿、湿热
◇甘:补、和、缓 ●坚阴:阴虚火旺
●补益:虚证 ◇咸:下、软
●和中:脾胃不和 ●泻下:大便燥结
●和药:解毒、调和药性 ●软坚: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缓急:痛证 ●入肾:补肾
淡:渗、利,附于甘 ●入血分:肾属水,心属火、主血,
●渗湿利水:水湿内停 以水胜火而走血
◇酸:收、涩。
涩:收、涩,附于酸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
◆性味合参
◇角度不同、性味合参
◇气味相同,功效相近
◇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气异、气同味异
◇结合具体功效。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趋向。
◆临床意义:同病位、逆病势
◆特殊: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
◇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
◆趋向的改变:炮制、配伍
第四节 归经
◆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确定: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所治具体病证
◆临床意义:
◇辨证用药
◇区别功效相似药物,精准用药
第五节 毒性
◆概念:
◇广义:(古代)偏性
●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
●毒性→偏性。“药证相符,大黄也补;
药不对证,参茸亦毒。”
◇狭义:(现代)不良反应
●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治疗目的以外的反应。
◆临床意义:
◇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
◇控制毒性:药证相符、控制剂量、加工炮制、合理配伍
◇正确对待古籍论述,借鉴古代经验
◇注意临床报道,重视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