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年代:东汉末年
◇载药:365种
◇版本:原书早佚,明清学者整理
◇内容、价值:
●记载中药基本理论。四气五味、有毒
●“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总结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各药历用不衰,现教材:204种。
两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年代:梁代(公元500年左右)
◇载药:730种
◇内容、价值:
●朱书《本经》,墨书《别录》,小字作注
●补充药物理论和操作原则。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各类又分三品。
●首创诸病通用药 ,80余种疾病。
●总结梁代以前的主要药学成就,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标志。
◆其他本草著作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斅
●300种药物炮制方法。
●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
●分支学科产生标志。
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唐本草》)
◇作者:苏敬、李勣主持,23人参与。
◇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844种。
◇特点、价值:
●第一部官修本草(药典)。
●图文并茂 , 增加药物图谱、图经。
●总结唐代以前药学成就。
●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影响深远。
宋金元时期
◆《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年代:1082年
◇载药:1558种,增加476种,附方3000余首
◇版本:原稿未刊行
◇价值: ●现存最早最完整本草著作。
●总结宋代以前药学成就。
●首创附列大量方药。
●保存大量本草学史料。 ◆药性理论进一步完善:升降浮沉、归经
明代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
出版1596年
◇载药:1892种 ,新增374种。
◇内容、体例:52卷,200万字
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
各论:16部、60类。
◇成就、贡献:
●全面总结明代以前药学成就。
●完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医药科技百科全书。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
清代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年代:1765年
◇载药:921种,新增716种。
◇成就:
●补《纲目》不足、纠《纲目》之误。
●新增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
●保存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内容。
◆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
◇补充《纲目》不足,撷取《纲目》精粹。
◇重辑、注释发挥《本经》。
◇大批草药专著。
◇专题门类齐全:炮制、辨药、药理、食疗。
民国时期
◆中医学校→中药学讲义,充实各药功用主治。
◆《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陈存仁 辞典类工具书,200万字,词目4300条
◆现代研究起步:品种,化学及药理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
◆本草古籍整理刊行。
◆中药新著,数量繁多、种类齐全
◇《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本草彩色图鉴》
◇《本草》:(1999年)
●涵盖中药学几乎全部内容。
●总结两千多年来中药学成就。
●载药8980种。
◆三次全国性资源普查:12807余种(1999年)
◆现代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瞩目成就。
◆完整的教育体系。
◆完备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