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三十九单元自汗、盗汗

考试网   2017-03-24   【

  第三十九单元 自汗、盗汗

  细目一:概述

  一、白汗、盗汗的概念及源流

  1.自汗、盗汗的概念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2.自汗、盗汗的源流

  二、自汗、盗汗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自汗、盗汗的常见病因

  内因: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外因:风邪外袭。

  二、自汗、盗汗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自汗、盗汗的病位主要在肺卫,与肝有关

  基本病机,一是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卫外失司;二是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

  病理性质多属虚证,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 。自汗日久,阴液亏虚,易并发盗汗。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

  二、自汗与脱汗的鉴别

  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 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 ,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三、自汗与战汗的鉴别

  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 ,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 。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

  辨阴阳虚实。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二、自汗、盗汗的治疗原则

  三、肺卫不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肺卫不固证

  主症:汗出恶风 ,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 ,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常用药:炙桂枝、芍药、甘草、大枣、黄芪、白术、防风。

  2.心血不足证

  主症: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

  治法:养血补心。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3.阴虚火旺证

  主症:夜寐盗汗或有自汗 ,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

  4.邪热郁蒸证

  主症:蒸蒸汗出 ,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