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二十五单元黄疸

考试网   2017-03-21   【

  第二十五单元 黄疸

  细目一:概述

  黄疸的概念及源流

  1.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 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2.黄疸的源流

  《金匮要略》 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

  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黄疸的病因

  内因: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外因:外感湿热、疫毒。

  二、黄疸的病机及转化

  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

  基本病机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

  病理性质有阴阳之分。湿热交蒸,发为阳黄;寒湿瘀滞,发为阴黄。

  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二、黄疸的辨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

  三、黄疸的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四、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急黄)之阳黄及寒湿阻遏证阴黄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阳黄

  (1)热重于湿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
,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 ,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2)湿重于热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 ,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 ,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连翘。

  (3)胆腑郁热证

  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 ,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 ,脉弦滑数。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4)疫毒炽盛证(急黄)

  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 ,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 ,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减。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

  2.阴黄

  寒湿阻遏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 ,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猪苓。

  五、阳黄初起兼表症的治法及常用方

  阳黄初起兼表证,寒热头痛,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疏表清热、利湿退黄。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