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十九单元呃逆

考试网   2017-03-20   【

  第十九单元 呃逆

  细目一:概述

  一、呃逆的概念及源流

  1.呃逆的概念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呃逆的源流

  《内经》无呃逆之名,其记载的“哕”即包含本病。

  二、呃逆的临床特征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特征。

  三、呃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呃逆的常见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

  二、呃逆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

  肺胃之气均以降为顺,两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肺之宣肃影响胃气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间,上述病因影响肺胃时,使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呃逆作。

  三、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及转化

  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气郁、食滞、痰饮 等。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呃逆的诊断要点

  二、呃逆与干呕、嗳气的鉴别

  1.干呕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

  2.嗳气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呃逆的辨证要点

  辨证首当辨虚、实、寒、热。其次,辨病情轻重。老年正虚、重证后期、急危患者之呃逆持续不继,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伏,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

  二、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 。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三、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胃中寒冷证

  主症: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 ,进食减少,恶食冷凉,喜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常用药:丁香、柿蒂、高良姜、甘草。

  2.胃火上逆证

  主症: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 ,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

  3.气机郁滞证

  主症: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 ,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丁香、代赭石。

  4.脾胃阳虚证

  主症: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 ,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白,手足不温 ,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丁香、柿蒂。

  5.胃阴不足证

  主症: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柿蒂。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