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第四单元喘证

考试网   2017-03-15   【

  第四单元 喘证

  细目一:概述

  一、喘证的概念及源流

  1.喘证的概念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者,谓之喘证。

  2.喘证的源流

  喘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辨证已分虚实,并列方治疗。

  二、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喘证的常见病因

  外因:外邪侵袭,重感风寒,邪袭于肺;或表寒内热,或因风热外袭。

  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情志所伤,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劳欲久病,肺肾亏虚。

  二、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喘证的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1.喘证与哮证的鉴别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见哮,而哮必兼喘。

  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喘证的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 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 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虚喘应辨肺虚,肾虚,心气、心阳衰弱。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怕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

  二、喘证的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 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 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壅肺证

  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

  2.表寒肺热证

  主症:喘逆上气, 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 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3.痰热郁肺证

  主症:喘咳气涌, 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 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知母、大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4.痰浊阻肺证

  主症:喘而胸满闷塞, 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5.肺气郁痹证

  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 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 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四、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正虚喘脱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肺气虚耗证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

  2.肾虚不纳证

  主症: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蛤蚧。

  3.正虚喘脱证

  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

  五、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肺气虚耗证,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

  肾虚不纳证,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阴纳气。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