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经腧穴
名称 |
定位 |
主治 |
操作 |
商阳——井穴 |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二间——荥穴 |
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
①鼻衄、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 |
直刺0.2~0.3寸。 |
三间——输穴 |
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处。 |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肺腑病证;③嗜睡。 |
直刺0.3~0.5寸 |
合谷——原穴 |
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 |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④拔牙、甲状腺手术的针麻 |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
阳溪——经穴 |
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当解剖学“鼻烟窝”凹陷处。 |
①手腕痛;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直刺0.5~0.8寸。 |
偏历——络穴 |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
①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 |
直刺或斜刺0.5~0.8寸。 |
温溜——郄穴 |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
①急性肠鸣、腹痛等肠腑病证;②疔疮;③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等头面病证;④肩背酸痛。 |
直刺0.5~l寸。 |
曲池——合穴 |
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眩晕;④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⑤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⑥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⑦癫狂 |
直刺0.5~1寸。 |
臂臑 |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
①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②瘰疬;③目疾。 |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
肩髃 |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
扶突 |
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
①咽喉肿痛、暴喑等咽喉病证;②瘿气,瘰疬;③咳嗽,气喘;④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
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颈动脉,不可过深。一般不使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
迎香 |
在鼻翼外线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
①鼻塞、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
例题: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参考答案
1-3 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