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积:有四种基本的肺容积,互不重叠,全部相加等于肺总量。
1、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一般为500ml。
2、残气量: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1000-1500ml
3、补吸气量:1500-2000ml
4、补呼气量:900-1200ml
(二)肺容量: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脸和气体量。
1、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衡量最大通气潜力
2、功能残气量=残气量+补呼气量;生理意义上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得变化幅度。肺气肿时增加,肺实质变时减少。
3、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用力呼气量FEV(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用力肺活量(FVC)。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4、肺总量。
(三)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2、最大随意通气量:在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
3、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正常值等于或者大于93%
4、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无效腔气量为生理无效腔,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但在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如潮气量减少1/2,呼吸频率增加1倍,此时肺通气不变,而解剖无效腔占的比例比正常潮气量时大,所以肺泡通气量减少。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旱等,从气体交换的意义来说,最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因为肺通气的生理意义在于摄入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内的气体中只有肺泡气能与机体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通气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的大小以及肺泡通气量是否与肺血流相适应,其它评价肺通气的指标都不能直接反映肺通气的效果。
五、肺换气
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结构基础:呼吸膜(肺泡膜),包括六层结构:(1)表面活性物质层和肺泡液体层;(2)肺泡上皮层;(3)上皮基底膜层;(4)组织间隙层;(5)毛细血管基底膜层;(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记忆方法:
呼吸膜是气体 由肺泡到血液或由血液到肺泡所经过的结构,所以呼吸膜必须包括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两层,而上皮和内层组织都带有自己的基底膜,两层基底膜之间应有空隙,这样呼吸膜就包括五层结构,加上肺泡表面的液体层,共有六层。其中肺泡表面的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液一气交界构成表面张力,是弹性阻力的主要成份,而液体层表面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
2、肺换气的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分压是指在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所占的压力。
在单位分压差下, 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某种气体的毫升数称为肺扩散容量。
扩散系数或者指数是气体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值比。
3.肺换气的原理: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完全相同。在肺部,氧气从分压高的肺泡通过呼吸膜扩散到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分压高的肺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到分压低的肺泡中。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在肺组织纤维化时,呼吸膜面积减小,厚度增加,将出现肺换气效率降低。凡影响到呼吸膜的病变均将影响肺换气,而呼吸道的病变首先影响的是肺通气,仅当肺通气改变造成肺泡气体分压变化时才影响到肺换气。
(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
O2的分子量小于CO2,肺泡与血液间O2分压差大于CO2分压差,仅从这两方面看,O2的扩散速度比CO2快,但由于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远大于O2(24倍),故综合结果是CO2比O2扩散速度快,所以当肺换气功能不良时,缺O2比CO2潴留明显。
(3)通气/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一重要因素。
通气/血流比值(V/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左右。V/Q>0.84表示肺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这意味着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V/Q<0.84表示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有部分静脉血流过无气体的肺泡后再回流入静脉(动脉血),也就是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通气/血流比值的记忆方法:
将通气/血流比值看作一个“标准”的分数,写在前面的是分子,写在后面的是分母,故通气/血流比值(V/Q)表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