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生理学》章节考点:第四章_第6页

   2016-09-09 16:47:43   【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1.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1)血管走行: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在心脏外表面走行,小分支垂直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因此,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压迫。

  (2)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与心肌纤维11相伴。

  (3)缺乏有效的功能吻合支:因吻合支少而细,难以迅速建立新的侧支循环。

  2.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

  (1)途径短,血流快。

  (2)血压较高:因直接开口于主动脉根部。

  (3)血流量大:冠脉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4%~5%,当心肌活动增强时血流量可增加5倍以上。

  (4)耗氧量大:动-静脉氧含量差别较大。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心肌难以继续从单位血液中增加氧的摄取,需靠提高冠脉血流量来满足。

  (5)血流量随心动周期波动:心肌的节律性收缩压迫血管,从而影响冠脉流量。左心室主要在舒张期得到供血,所以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及舒张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3.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心肌代谢水平的影响(主要因素):在运动、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心肌活动增强,耗氧量增加,代谢产物(H+、CO2、乳酸等)增多,特别是心肌缺氧时产生的腺苷,具有强烈的舒张小动脉的作用,引起冠脉血管舒张,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

  (2)神经调节: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冠脉舒张,但因其又能使心脏活动减弱和耗氧量降低,这将抵消迷走神经对冠状动脉的直接舒张作用。心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冠脉收缩,但是由于心脏活动加强,代谢增强,而代谢产物增多可引起继发性冠脉舒张,使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被掩盖。

  (3)激素的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均可通过提高心肌代谢水平来增加冠脉血流量,前两者还可通过血管壁平滑肌的受体发挥作用;AngⅡ和大剂量的血管升压素均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冠脉血流量减少。

  二、肺循环

  1.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1)血流阻力小、血压低:循环途径短,血管壁薄,加之胸膜腔负压的影响,因而外周阻力小,肺动脉血压较低,仅为体循环的1/6~1/5。

  (2)血容量变化大:肺组织和肺血管的顺应性大,使得肺部血容量的变化范围较大。平静呼吸时,肺的血容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在深呼吸时肺的血容量可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动(200ml~1000ml)。

  (3)毛细血管血压低,有效滤过压为负值:肺循环毛细血管血压平均只有7mmHg,使有效滤过压为负压,这有利于保持肺泡干燥,利于气体交换。

  2.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局部组织化学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肺泡氧分压。当肺的某部分肺泡氧分压降低时,肺泡周围微动脉收缩,血流减少,让较多的血液流向通气充足的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

  (2)神经性调节:迷走神经有轻度舒血管作用,使血管阻力稍降;交感神经有缩血管作用,使血管阻力增大。但在整体情况下,与体循环的情况有关。

  (3)体液性调节:体液因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AngⅡ及组胺等,都能引起肺血管收缩。

  三、脑循环

  1.脑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耗氧量高,同时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耐受性差。

  (2)由于颅腔容积固定,脑血管舒缩受到限制,故脑的血流量变化小。

  (3)存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起屏障作用,严格限制物质进入脑组织。

  2.脑血流量的调节

  (1)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平均动脉压降低或颅内压升高时都可使脑的灌注压降低,但是,只要平均动脉压不超过60~140mmHg的范围,脑血管都可通过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

  (2)CO2和低氧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分压升高或O2分压降低对脑血管的直接舒张作用特别明显;当过度通气使CO2呼出过多时,由于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

  (3)神经调节:脑血管的神经分布少,作用弱。

  3.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屏障,称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它严格限制大分子物质从血液进入脑脊液,此屏障的结构基础可能是无孔的毛细血管壁和脉络丛细胞中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该屏障导致脑脊液与血浆中的成分不同:脑脊液中蛋白质、葡萄糖、K+、HCO3-和Ca2+较低,而Na+、Mg2+较高。

  血液与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自由交换,称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其结构基础。另外,毛细血管对某些物质的特殊通透性也与这种屏障作用有关。

  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对于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均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