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
一、心理应激与应对的意义
拉瑞鲁斯(1968)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知其将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地位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强调了心理应激是适应和应对“过程”;应激源是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的;表现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认知评价起关键作用,同其他因素一起影响应激过程;应激的结果可以是适应,也可以是不适应。
应对是指人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时,需要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行为策略,经过努力、行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来消除或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与机制
过强的持久的紧张和焦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
容易产生高血压、冠心病等。
过强的持久的失助抑郁和孤独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容易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心理防御机制
1.自恋型(精神病性):例如,否认机制是指完全否认现实,采取“眼不见为净”。
2.神经症型:
(1)转移机制是指对某人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采取“迁怒于人”,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是特例。
(2)合理化机制是为摆脱痛苦而给自己找理由,采取“知足常乐”或“傻有傻福”的想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机制,还有“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
(3)反身形成机制是将不能表达的冲动采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现,采取:“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策略。
3.不成熟型:
(1)退行(化)机制是采用幼儿时策略应对现实挫折,如“已经不尿裤的孩子又像幼儿一样尿裤,是为了让妈妈照顾”。
(2)幻想机制,如做“白日梦”和“灰姑娘的故事”。
4.成熟型:
(1)升华机制:如孔子厄而著《春秋》。
(2)幽默机制有益于摆脱窘境。
(3)潜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所有防御机制要先经过压抑,表现为将痛苦“忘了”。
(4)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回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性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1)心境乐观、心胸宽大,减少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2)健全人格,正确认知各种生活事件。
3)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
4)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工作,学会心身放松技术。
(2)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通过心理诊断测验与量表评定、谈话,详细调查了解与疾病、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2)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3)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4)教会和训练病人自我放松、自我心理调节。
5)药物解除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