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痒
1.按原因来辨
致病原因
|
临 床 表 现 |
湿 胜 |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致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如急性湿疮。 |
热 胜 |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如漆疮、瘾疹等病。 |
虫 淫 |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最易传染,如疥疮。 |
血 虚 |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滋水,如牛皮癣、白疕等病。 |
风 胜 |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白疕、瘾疹等病。 |
2.按其病变过程来辨
(1) 肿疡作痒:见于疔疮初起,有头疽等阳证疮疡初期,乃毒火炽盛,气血壅滞所致,提示病变有发展的趋势;亦见于乳痈,流注等,经治疗后消散之时,乃毒势已衰,气血通畅,为向愈之兆。
(2)溃疡作痒:见于溃脓后或因未及时更换敷料,创面不洁,脓水浸渍皮肤所致,或为脓腐将净,气血未衰,创口收敛之佳兆。也有因使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而导致瘙痒。
(六)辩脓
1.成脓的特点
(1)疼痛:阳证脓疡,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老年体弱者应激力差,反映迟钝,痛感缓和;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用手仔细触摸患部,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若为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外科理例》云:“按之牢硬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大软方是脓成。”《疡医大全》又谓:“凡肿疡按之软隐者,随手而起者,为有脓;按之坚硬,虽按之有凹,不既随手起者,为脓尚未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用两手食指的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如另一手指端有一种波动的感觉,则这种感觉称为应指。经反复多次及左右相互交替试验,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
(2)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的辨脓。
(3)点压法:在手指(趾)部,当病灶处脓液很少的情况下,可用点压法检查,简单易行。
(4)穿刺法:若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时,用按触法辨脓有困难,可直接采用注射器穿刺抽脓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辨别脓的有无,确定脓肿深度,而且还可以采集脓液标本,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5)B超:B超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无损伤,可比较准确地确定脓肿部位,并协助判断脓肿大小,从而能引导穿刺或切开排脓。
3.辨脓的部位深浅
(1)确认脓疡深浅,可为切开引流提供进刀深度。若深浅不辨,浅者深开,容易损伤正常组织,增加患者痛苦。
(2)浅部脓疡:如阳证脓疡,其临床表现为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焮红灼热,轻按则痛且应指。
(3)深部脓疡: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厚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
4.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
(1)脓的形质:如脓稠厚者,为元气充盛;淡薄者,为元气较弱。如先出黄白稠厚脓液,次出黄稠滋水,是将敛佳象;若脓由稠厚转为稀薄,体质渐衰,为一时难敛。如脓成日久不泄,一旦溃破,脓质如水直流,其色不晦,其气不臭,未为败象;若脓稀似粉浆污水,或夹有败絮状物质,且色晦腥臭者,为气血衰竭,此属败象。
(2)脓的色泽:如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最是佳象;如黄浊质稠,色泽不净,为气火有余,尚属顺证;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未为败象;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之可能;如脓中夹有成块瘀血者,为血络损伤;如脓色如姜汁,则每多兼患黄疸,乃病势较重。
(3)脓的气味:一般略带腥味,其质必稠,大多是顺证现象;脓液腥秽恶臭者,其质必薄,大多是逆证现象,常为穿膜损骨之征。其它有如蟹沫者,也为内膜已透,每多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