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复习重点: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2017-05-17   【

  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印堂至前发际  3

  第7颈椎至后发际 3

  前额两发角(头维)9

  耳后两乳突(完骨)9

  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  9

  胸剑(歧骨)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

  两乳头之间    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

  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

  上肢

  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

  肘横纹至腕侧横纹 12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 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腹部:0、5寸,2寸。12寸:前发迹正中至后发迹正中,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9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岐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脐相平的腧穴:肓俞,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

  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

  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仓。

  肘横纹附近6穴: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泽⑤曲泽⑥少海。

  腕横纹附近6穴:①阳谷②阳池③阳溪④太渊⑤大陵⑥神门

  与脑连:督脉,膀胱

  耳前穴位3个:听宫,听会,耳门

  肩三针:肩中,肩髃,肩髎

  四关穴:合谷,太冲

  七星台: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

  四弯穴:曲泽,委中

  三小胆:耳门,听宫,听会

  治疗中风后遗症:天柱,完骨,风池

  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完骨,风池

  孕妇禁穴:除小腹部诸穴还有三阴交,合谷,次髎,中极

  三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前发迹上0.5寸6穴:神庭,眉冲,头临泣,曲差,本神,头维

  任脉上特定穴:(木)中极膀胱募穴,关元小肠募穴,气海肓之原穴,石门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巨阙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鸠尾络穴膏之原穴。

  提插捻转的补泻:

  1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2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晕针表现及定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拔罐方法几种: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灸法几类:直接灸、间接灸。

  瘢痕灸定义:又称化脓灸,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溶液,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

  三棱针又称锋针;刺法4种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豹纹刺:(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隔蒜灸作用(不治呕):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属实按灸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侯气: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八会穴: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四海;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十五络脉: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

  十二经筋

  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