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
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之证。
滑脱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因此收涩药是治标,须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使用,以标本兼治
固表止汗药(止汗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甘平,性收敛。多入肺、心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固护腠理而有固表止汗之功。
凡实邪所致出汗,应以祛邪为主,非本类药物所宜。
麻黄根
药性: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应用:1、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使用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鉴别用药:麻黄、麻黄根均可治汗
麻黄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主
麻黄根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
浮小麦
药性:甘、凉。归心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应用:1、自汗,盗汗 2、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研末服3~5克
使用注意:表邪汗出者忌用
糯稻根须
药性: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应用:1、自汗,盗汗 2、虚热不退,骨蒸潮热
敛肺涩肠药(止泻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之功。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属敛肺止咳之品,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属涩肠止泻之品,对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五味子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大肠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补气强于收敛)
应用:1、久咳虚喘 2、自汗,盗汗 3、遗精、滑精 4、久泻不止 5、津伤口渴,消渴 6、心悸,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煎服,3~6克;研末服1~3克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乌梅
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1、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 3、蛔厥腹痛,呕吐 4、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大剂量30克。炒后收涩力强,止泻止血炒碳用
五倍子
药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应用:1、咳嗽,咯血 2、自汗,盗汗 3、久泻,久痢 4、遗精,滑精 5、崩漏,便血痔血 6、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入丸散,每次1~1.5克。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鉴别用药:五倍子,五味子均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
五倍子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敛肺止血作用
五味子能滋肾
罂粟壳
药性: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涩肠止泄,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1、久泻,久痢 2、肺虚久咳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6克。止咳宜蜜炙,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诃子
药性:酸、涩、苦、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泄,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应用:1、久泻,久痢 2、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涩肠止泄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肉豆蔻
药性: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泄,温中行气
应用:1、虚泻,冷痢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9克;入丸、散,每次0.5~1克。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赤石脂
药性:甘、涩、温。归大肠经、胃经
功效:涩肠止泄,收敛止血,敛创生肌
应用:1、久泻,久痢 2、崩漏,便血 3、疮疡久溃
用法用量:煎服,10~20克
使用注意: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畏官桂
以下药物了解
石榴皮
药性: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泄,杀虫,敛肺止血
禹余粮
药性:甘、涩。归胃经
功效:涩肠止泄,收敛止血,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