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及适应证
此类药根据其药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和利水通淋药3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消肿—主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主要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常用药有茯苓、猪苓、薏苡仁、蟋蟀等。
2、利水通淋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利尿通淋—主治下焦湿热淋证。 主要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证。常用药有冬葵子、扁蓄、瞿麦、石韦、海金砂、金钱草、扛板归、蝼蛄等。
3、清热利湿药:性味多苦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主要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证。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鸭跖草等。
此外,有些利水渗湿药还可用于脾虚泄泻、食少倦怠,产后乳少、乳汁不下,及风湿痹证、关节红肿等证。
1、阴虚津亏者慎用。
2、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3、性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冬葵子,孕妇慎用或忌用。
如:茯苓 薏苡仁 扁蓄 冬瓜皮 香加皮 滑石 车前子 瞿麦 地肤子 金钱草 猪苓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薢 茵陈蒿 虎杖 关木通 赤小豆 等。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
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关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疽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切配伍。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中药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留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闭、淋浊、痰饮、黄疸、湿疮等证。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三类:
1. 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泻泄、痰饮等证。
2. 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肾经。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 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用于湿热黄疸证。
粉萆薢 垂盆草 地耳草 玉米须 虎杖 金钱草 茵陈
活血丹 苘麻子 车前草 川木通 绵萆薢 灯心草 冬葵子
石韦 海金沙 地肤子 扁蓄 瞿麦 通草 关木通滑石 车前子 椒目 小通草 大腹皮 西瓜翠衣 赤小豆
名称:抽葫芦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拉丁:Fructus Lagenariae
别名:壶、葫芦瓜、葫芦、壶卢
药用部位:干燥果皮
药材性状:果实多呈哑铃状,中部缢细,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卵形,连于果柄;上部球形,顶端有花柱基。表面黄棕色,较光滑。气微,味淡。
采收加工: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性味归经:平;甘;归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煅存性研末。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车前子 椒目 小通草 大腹皮 西瓜翠衣 赤小豆
例题:
(1) 扁蓄的功效是:
A利水消肿、化痰止咳
B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C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D 利水渗湿、止泻明目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2) 冬瓜皮与葫芦的最佳适应证是:
A热性水肿
B阴虚水肿
C脾虚水肿
D寒性水肿
E阳虚水肿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