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特点:
1.本类药味辛性凉,发汗解表作用和缓,具有发散风热之功,主要用于风热表证;
2.本类药物大多兼有透疹作用,用于麻疹不透。
3.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及风热咳嗽等。
薄 荷《新修本草》(一)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 用]
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本品具轻清凉散之性,善解风热之邪。——桑菊饮——银翘散
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上浮,清利头目,利咽喉。——配牛蒡子、荆芥、菊花、桑叶等
3.麻疹不透或风疹瘙痒:本品可疏散表邪以助疹子透发。——配荆芥、牛蒡子、连翘等
4.肝气郁结,胸胁不舒:本品入肝经,能疏肝解郁。——逍遥散(配柴胡、白芍、当归等)
[用法用量]入煎剂5~10g,宜后下。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牛 蒡 子《别录》(一)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 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应 用]
1.外感风热及咽喉肿痛:本品具有疏散风热,清肺利咽作用。——银翘散
2.麻疹不透:本品既可疏散风热,又可透泄热毒而达表里双解以透疹,为透疹良药。——透疹汤(配荆芥、薄荷、蝉衣、紫草等)
3.痈肿疮毒及痄腮: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亦有清降之性,能外散其热,内泄其毒,解毒散肿,且性偏滑利,通行大便。——普济消毒饮(配板蓝根、黄连、黄芩、玄参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
[使用注意]性寒滑利,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 蜕《别录》(一)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应 用]
1.风热表证,咽痛音哑:本品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疗哑作用。——配薄荷、连翘、菊花等——海蝉散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透疹汤(配薄荷、紫草等)——消风散
3.肝经风热,目赤翳障:本品能除肝经风热以明目退翳。——蝉花散(配木贼、菊花等)
4.小儿惊哭夜啼及破伤风:本品能凉肝息风止痉。——止啼散(配钩藤、薄荷等)——五虎追风散(配天麻、天南星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止痉治破伤风及小儿惊风,用量宜大(30~50g)
[使用注意]《别录》云本品“主女人生子不出”,故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相同: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等证。
不同:
薄荷(1)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宜首选。(2)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1)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尤为适宜 ; (2)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
蝉蜕(1)甘寒质轻,长于疏散肺经风热而宣肺利咽疗哑。(2)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桑 叶《本经》(一)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应 用]
1.风热表证:本品具有疏散风热作用。——桑菊饮(配菊花等)
2.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蜜制,有清肺润燥之功。——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3.肝热目赤:本品具有清肝明目作用。——配菊花、决明子等
4.血热吐衄:本品略有凉血、止血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5~15g。
菊 花《本经》(一)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
[应 用]
1.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本品具有疏散风热作用。——桑菊饮
2.目赤、昏花:本品清肝、养肝以明目。——配桑叶、决明子、夏枯草等——杞菊地黄丸
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本品具有清肝热、平肝阳作用。——羚角钩藤汤(配桑叶、鲜地黄、白芍等)
4.疔疮肿毒:本品有解毒之功。——五味消毒饮(配银花、地丁、公英等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清肝、养肝明目以及平肝多用白菊花(滁菊花);解毒多用野菊花。
葛 根《本经》(一)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 效]发表解肌,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 用]
1.外感表证兼项背强痛者:本品解肌发汗。——柴葛解肌汤 ——葛根汤
2.麻疹不透:本品可解肌发汗以透疹。——升麻葛根汤
3.泻痢:本品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之效。(1)——葛根芩连汤(黄芩、黄连)(2)——七味白术散(配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热病烦渴及消渴证:本品解热、生津、止渴。——配芦根、天花粉、知母等 ——玉泉丸(配乌梅、麦冬、黄芪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柴 胡《本经》(一)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 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 用]
1.少阳证:本品可疏散半表半里之邪而退热,为治少阳证要药。——小柴胡汤(配黄芩、半夏等)
2.外感发热:本品有透表泄热的作用。——柴葛解肌汤(配黄芩、石膏、甘草等)
3.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本品有较好的疏肝解郁之功。——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4.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品升举阳气。——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煎服,5~15g。
升 麻《本经》(二)
[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 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应 用]
1.风热表证:本品有解表之功。——配伍葛根、薄荷等
2.麻疹不透:本品既可解表,又可清热解毒,合而透疹。——牛蒡子、葛根、蝉衣
3.多种热毒证:本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清胃散(配黄连、石膏等)——普济消毒饮(配牛蒡子、桔梗等)——配大青叶、犀角、石膏等
4.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品具有升阳举陷作用。——补中益气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发表解毒透疹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上盛下虚者,均当忌用。
【鉴别用药】葛根、柴胡与升麻:
相同: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升阳之力:升麻>柴胡>葛根。
不同:
柴胡(1)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2)退热,用于感冒发热。(3)疏肝解郁,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升麻(1)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阳之力最强。(2)善于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葛根(1)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生津止渴、止泻之功,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2)解肌退热,用治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兼有项背强痛者。
蔓 荆 子《本经》(二)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 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 用]
1.风热感冒,头痛头风:本品有祛风止痛之功。——配伍菊花、薄荷等 ——配白蒺藜、川芎、钩藤等
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本品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龙胆草、蝉衣 ——益气聪明汤
3.风湿痹痛:本品具有祛风止痛作用。——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淡 豆 豉《别录》(三)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寒(用青蒿、桑叶发酵);辛,微温(用麻黄、苏叶发酵)。归肺、胃经。
[功 效]解表,除烦。
[应 用]
1.感冒头痛:本品风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风热表证——银翘散;风寒感冒——葱豉汤
2.胸中烦闷,虚烦不眠:本品透散外邪,宣散邪热。——栀子豉汤
[用法用量]入汤剂,10~15g。
例题:
(1) 细辛的性味是:
A. 辛,微温
B.辛、甘,微温
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A.白芷
B.藁本
C.苍耳子
D. 辛夷
E.细辛
答案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