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头痛
一、定义:又名头风,头疼。它既是一种常见病症,又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
二、源流:
1、《东垣十书》:按经络分类治疗头痛的开始。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李东垣还是头痛分经用药的创始人。
2、丹溪心法》:朱丹溪认为头痛偏主于痰与火。他又是痰病大家,在内伤头痛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提出头痛加引经药的观点。
三、病因病机:
1、头痛可以分外感与内伤两两大类:
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大类
3、病位在头,累及肝脾肾三脏。
4、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虚五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
2、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
3、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4、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二)治疗原则:
1、外感头痛,治以疏风祛邪为主,根据兼邪的不同,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需分虚实,虚证治当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祛痰、化瘀。
2、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蒿本
(三)分型论治: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大便秘结,可用黄连上清丸
3、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3、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5、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第六节 眩晕
一、定义: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源流:
1、内经称为“眩冒”,认为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因素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与肝有关《灵枢卫气》“上虚则眩”----气血亏虚
2、张仲景从痰饮立论。
3、金元时期:刘河间主风火、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痰浊
明清以来:张景岳------下虚作眩----肾阴虚、虞抟:根据肥瘦分痰湿与虚火、叶天士:主内风、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也
4、后代医家-----瘀血有关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头(脑)、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虚多为气血亏虚、髓海空虚、肝肾不足;实多为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
3、病理因素有风火痰虚瘀为主
四、眩晕的鉴别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补虚:补气血、补肾精。泻实: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化瘀。调阴阳:阴虚火旺者主要滋阴降火,肝风内动者主要潜阳熄风或育阴熄风。
(三)分型论治:
1、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
2、气血亏虚证:归脾汤
3、肾精不足证:左归丸
4、痰湿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证:通窍活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