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蠕虫感染
⒈ 囊尾蚴病
⑴ 掌握
① 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脑囊虫病:以癫痫发作为主。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囊虫病、眼囊虫病。
②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X线、CT、MIR检
查及免疫学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
③ 治疗:治疗注意事项:必须住院治疗,脱水等对症治疗,病原的时机;病原治疗:病原治疗药物选择,疗程及反复治疗,常用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手术摘除。
⑵ 熟悉
① 发病机理:视寄生部位不同:脑、眼、皮下组织等。
② 流行病学:传染源:猪肉绦虫病者;传播途径:异体感染,内源性及外源性自身感染;人群易感性;地区分布。
⑶ 了解
① 病原学:猪囊蚴的形态、生活史(与猪肉绦虫病的关系)。
② 预防措施:猪肉绦虫病的彻底治疗,饮食及个人卫生。
⒉ 华支睾吸虫病
⑴ 掌握
① 临床表现:可无症状。部分有右上腹痛,厌食,全身不适。体征有肝肿大,少数儿童严重感染者可有肝硬化及侏儒症。
②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嗜酸粒细胞增加。用粪便涂片找虫卵,但阳性率较低,用集卵法阳性率较高。可计算每克粪便虫卵数。免疫学检查:ELISA及ABC-ELISA 法。
③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有食淡水鱼生或未煮熟鱼者;临床表现:右上腹痛、厌食、特别注意一些有神经官能症者;实验室检查找到虫卵可确诊,可用集卵法或十二指肠引流法找虫卵。鉴别诊断:本病要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各种肝硬化相鉴别。
④ 治疗:首选药为吡喹酮,剂量为100mg~150mg/kg总量,分3日服。
⑵ 熟悉
①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肝内小胆管,故常引起胆道炎症。小儿大量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华支睾吸虫亦为胆石症常见原因。成虫或已钙化虫可作为胆石核。
② 流行病学及其特点:传染源:患者或带虫者。传播途径: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即螺及淡水鱼。人食了生的或半熟感染囊蚴的淡水鱼而被感染。人群免疫力。
流行特点:呈地方性流行,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有此病。无明显季节性。
⑶ 了解
① 病原学: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② 预防措施:卫生教育不食鱼生或未熟淡水鱼,不用人或动物粪便饲养鱼。
③ 并发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肝硬化,胆管上皮癌等。
⒊ 血吸虫病
⑴ 掌握
① 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异位损害:肺、脑。
② 实验室检查:血象;粪便检查:毛蚴孵化法、直肠粘膜活检;免疫学:皮内试验、环卵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肝功能试验。
③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毛蚴孵化法粪便检查或直肠粘膜活检见血吸虫卵可确诊。
④ 病原学治疗:吡喹酮及对症治疗:
⑵ 熟悉
①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变主要由其虫卵引起。结肠病变、肝脏病变、异位损害。
② 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区。传染源。传播途径:粪便入水,钉螺,接触疫水。人群易感性。
③ 控制传染源:对病人、病牛大规模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灭螺、粪便管理、水源管理。保护易感人群:避免与疫水接触。
⑶ 了解
① 病原学: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① 并发症:肝硬化并发症。肠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