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学道德评价
1、医德评价:医德评价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医疗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也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医疗行为在履行道德规范和体现道德品质之后进行善恶的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进行道德的评价。
2、医德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1)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对医疗行为的善恶起到裁决作用。
2)调节和规范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
3)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揭示管理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从而改进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4)对患者来说,花最少的钱选择最好的医疗服务,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
5)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投资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
3、为什么说医德具有可评价性?
答:1)医学行为主体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2)医学行为主体实施的医学行为本身具有道德性质
3)医学行为的道德性质使其具有价值大小之分
4、怎样理解医德评价的复杂性?
答:(1)、从行为主体角度看
1)医疗行为是多元函数
2)医疗行为是多值函数
3)实我、真我、理想自我存在差距
4)行为客体与行为主体互相影响
(2)、从评价者角度看
1)认知差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不同,知识经验、生活经历不同,需要、动机不同,情绪、情感不同,错觉)
2)利益矛盾
3)人际关系因素——晕轮效应
5、医德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答:1)、必须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与健康长寿
2)、必须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必须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教材P60)
6、怎样理解动机与效果的辩证关系?
答:1)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去实施一定具体行为的主观愿望和意图;效果是指人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2)动机论认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善恶,应当以他的主观动机为依据,与行为的效果无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唯动机论的主要代表;动机论的错误在于单方面强调动机是道德评价的依据,否认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3)效果论认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善恶,应当以他的行为的客观效果为依据,不必考虑动机;代表人物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和穆勒;效果论者只片面强调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否认动机的意义。
4)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必须从效果上检验动机,又从动机上看待效果,并把动机与效果统一到社会实践,反对片面的动机论和效果论。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不好的动机产生不好的效果,但动机和效果并不总是相统一的,表现得比较复杂。因此,在道德评价中,离开效果,判断没有客观准绳,离开动机也必然会产生片面性,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7、怎样理解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
答:1)目的是指医务人员在经过努力后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手段是指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办法、途径等;
2)目的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耶稣会主义和马基雅弗利主义者认为,目的可以说明任何手段的正确性,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考虑手段的道德性质;手段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抽象人道主义者认为,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道德的,其行为视其为善,手段是不道德的,其行为视其为恶。
3)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为了达到医学目的,总是采取一定手段,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是医德行为选择的要求。从医德要求出发,选择正确的医疗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以下原则:有效原则;最佳原则;一致原则;社会原则。
8、行为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连环反应性
2)、自组全息性
3)、不完全对应性(质的不完全对应和量的不完全对应)
9、行为体系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答:1)、重在动机
2)、精评目的
3)、细评手段
4)、验在效果
5)、统于行为
10、医德评价的途径包括: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
11、社会舆论:是指社会公众依据道德观念对某些人的行为、某种社会现象和事件表达的看法和反映出来的态度。分为社会性和医学同行两种;具有:认知范围有一定群众性、对人们行为具有约束性、传播的幅度有它的广泛性特点。
12、内心信念: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自身,不可动摇的一种强有力的内在力量。具有稳定性、深刻性、监督性和约束性特点。
13、传统习俗: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具有形成过程的悠久性、支配人们行为的普遍性、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标准的稳定性的特点。
14、医德评价实施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5、评价注意事项:
1)合理的评价指标
2)合理的评价主体
3)合理的评价周期
4)良好的的评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