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
青春期前:下丘脑的GnRH神经元未发育成熟,下丘脑对卵巢激素的抑制作用比较敏感,GnRH的分泌很少,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分泌处于低水平状态。
青春期:10-12岁,女性进入青春期,其标志是月经初潮,性成熟开始。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对性激素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GnRH分泌增加,FSH和LH的分泌也相应增加,卵巢开始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⒈子宫周期:青春期在卵巢周期性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周期性流血的现象,称为月经,因此女性的卵巢周期在子宫表现为子宫周期,又称月经周期。
⒉ 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在一个月经周期中血液中的GnRH、FSH、LH及卵巢激素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⑴卵泡期:是指月经开始至排卵的阶段,约14天。
卵泡期开始,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均处于低水平,对FSH及L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较弱,使血中FSH和LH浓度先后升高。在FSH及LH的作用下,排卵前一周左右,卵泡合成的雌激素明显增多,使血中FSH下降(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LH则仍缓慢上升。雌激素由于局部正反馈作用,其浓度仍不断增高,在排卵前一天左右形成一个雌激素高峰,此时,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使其分泌GnRH增多,后者刺激腺垂体分泌释放LH及FSH,特别是LH浓度增高最为明显,形成血中的LH峰(LH surge)。
⑵排卵期:LH峰是引起排卵的关键因素。在LH峰出现前,卵母细胞已基本发育成熟,但是由于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分泌的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使卵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停滞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高浓度的LH可抵消OMI的抑制作用,促使卵母细胞分裂成熟,最终在LH与孕激素、前列腺素的配合下触发排卵。排卵前期女子体温最低。
⑶黄体期:是指排卵开始至下次月经出现的阶段,历时14天。
成熟卵泡排出卵子后,塌陷卵泡的颗粒细胞立即黄体化,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明显升高。下丘脑和腺垂体因而受到反馈抑制,血中GnRH、FSH及LH的浓度也相应下降。此时,子宫内膜因受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刺激发生相应变化:内膜细胞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分泌腺由直变弯,处于分泌期,为接受受精卵和妊娠做准备。
若不受孕则黄体退化(月经黄体的寿命为14天),使孕激素和雌激素的浓度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发生子宫内膜脱落、流血而形成月经。同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减少,使垂体的FSH及LH分泌增强,又开始另一月经周期。
如果怀孕,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月经黄体变成妊娠黄体,继续维持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