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散热过程: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⑴ 散热方式
1)辐射散热: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形式。
2)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3)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蒸发散热有两种方式: ①不感蒸发;②可感蒸发(发汗)。
(2)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皮肤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温下降,散热量减少;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下降,皮肤小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皮温升高,散热增加。
三、体温调节
机体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来控制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1.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是存在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
(2)中枢温度感受器:是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血液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热敏神经元;而在血液温度下降时,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冷敏神经元。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以热敏神经元居多。
(3)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在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广泛,在温度感受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
2.体温调节中枢
(1)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主要位于下丘脑,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2)体温调定点学说:PO/AH可通过某种机制决定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就按照这个设定温度进行调节。
3.温度习服:机体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逐渐产生适应性变化,使机体最大调节能力增强的现象称为温度习服,包括热习服和冷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