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肝硬化
肝硬化是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肝硬化的特异性标志)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形成的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
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所致的肝硬化更常见。
其他还有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铜、铁等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以及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肝硬化
2.发病机制:主要是假小叶的形成机制。在假小叶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没有恶变,只是变性坏死。
总结为以下几点:
(1)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3)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
(4)肝内血循环紊乱,导致门脉高压症形成。
(二)病理(组织学)改变: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
病理分类:
(1)小结节性肝硬化:此型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不超过1cm;
(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不均,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