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黏附的关键机制是
A. 菌细胞与特定器官黏附
B. 菌细胞与特定组织黏附
C. 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结合
D. 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通过静电吸引相结合
E. 菌细胞的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53. 关于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叙述最全面的是
A. 毒力+ 侵入部位 + 细菌数量 B.毒素+ 侵袭力+ 侵入部位
C. 侵袭力+ 侵入部位 + 细菌数量 D. 侵袭酶类 + 毒素+ 细菌数量
E. 侵入部位 + 毒素+ 细菌表面结构
54. 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EB 病毒—鼻咽癌 B. 汉坦病毒—肺癌
C. 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 D.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
E. 人嗜 T 细胞病毒—白血病
55. 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A. 杀细胞感染 B. 细胞融合 C.整合感染
D. 形成包涵体 E. 继发感染
56. 关于影响病毒致病作用的因素 , 哪项是错误的
A. 病毒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 B.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杀伤作用
C. 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病理损伤 D.机体接受抗生素的剂量与种类
E. 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57. 下列细菌属于胞内菌,例外的是
A. 结核分枝杆菌 B. 淋病奈瑟菌 C.伤寒沙门菌
D. 布氏杆菌 E. 嗜肺军团菌
58. 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 补体 B. 抗体 C.NK细胞 D.T 细胞 E. 巨噬细胞
59. 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 补体 B. 抗体 C. NK细胞 D.T 细胞 E. 巨噬细胞
60. 对于扰素( IF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病毒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B. 是病毒诱导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C. 淋巴细胞产生 IFN 不需要被诱导
D.T 细胞和 B细胞均可产生免疫干扰素( IFN- γ) E.IFN- γ 抗病毒作用比较强
61. IFN- 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 活化的 T 细胞 B. 活化的 B 细胞 C. 白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巨噬细胞
62. 病毒中和抗体是指
A. 能中和毒素毒性作用的抗体 B. 针对病毒体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
C. 针对病毒体内部抗原的抗体 D.针对细胞受体的抗体
E. 针对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抗体
63. 关于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干扰素必须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B. 干扰素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C. 细胞内基因需要被激活后才能产生抗病毒蛋白
D. 2’-5 ’ A 合成酶导致病毒 mRNA的降解
E. 蛋白激酶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
64. 促进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恢复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IgG 抗体 B.CD4+Th1 细胞 C. 补体D.CTL E. 中性粒细胞
65.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病毒作用无特异性 B 对使用的机体有种属特异性
C. 病毒或 Poly Ι:可诱导产生 D.可受抗原刺激产生
E. 于扰素的产生晚于抗体的产生
66. 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 主要含 IgM
C. 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 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 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67. 应用干扰素诱生剂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缺点是
A. 合成困难 B. 诱生干扰素量少 C.具有抗原性
D. 反复使用可产生耐受及毒性 E. 不能注射
68. 防止病毒血行扩散的最有效的物质是
A.IFN B.sIgA C.IgG, IgA D.IgM, IgA E.IgM, IgG
1. 参考答案
A 型 题 :
1.A.2.A.3.D.4.D.5.E.6.C.7.B.8.E.9.E.10.D.11.E.12.C.13.B.14. D.15.C.16.C. 17.B. 18.E.
19.E. 20.A. 21.E. 22.B. 23.C. 24.A. 25.D. 26.C. 27.A. 28.B 29.D
30.A 31.D 32.D 33.B
34.E 35.A 36.C 37.D 38.D 39.E 40.B 41.D 42.E 43.C 44.D 45.C
46.A
47.A 48.E 49.B 50.D 51. B 52. E 53. A 54.B 55.E 56.D 57.B 58.D
59.B
60.B 61.A 62.B 63.B 64.B 65.E 66.B 67. D 6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