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儿童粘膜病
一、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分娩、乳头或哺乳用具感染;婴儿缺乏脊髓过氧化物酶,唾液分泌少。
2、临床表现:好发于唇、舌、颊、软腭与硬腭粘膜。多表现为假膜型。全身反应多不明显,拒食与啼哭不安。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假膜镜检可见菌丝及孢子。
4、治疗:1%~2%碳酸氢钠轻擦口腔,2~3次/小时;局部涂布制菌霉素混悬液。重症患儿可口服克霉唑。注意口腔卫生及食具的消毒。
二、坏死性龈口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革兰氏阳性的梭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的奋森螺旋体感染。
2、临床表现:
a.坏死性龈炎 口腔内腐败性恶臭,伴有流涎、淋巴结肿大和低热,多位于前牙龈缘,牙龈形态消失,似刀切状,牙齿松动、脱落,局部牙槽嵴暴露和骨质坏死。
b.坏疽性口炎 合并感染产气荚膜杆菌与化脓菌,口腔粘膜软组织坏死崩解。多见于口角及面颊部,恶臭明显,轻微疼痛,不同程度的中毒或全身衰竭,牙齿脱落、牙槽骨或颌骨部分缺损。痊愈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及瘢痕挛缩而致张口困难或颞下颌关节强直。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特征;涂片检查。
4、治疗:补充适当维生素,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三、口角炎
好发于儿童,特点为口角区皮肤对称性的潮红、脱屑、糜烂及皲裂。
1、发病因素
a.儿童不良习惯 b.儿童唾液分泌过多
c.口角潮湿、皲裂或长期服用抗生素 d.核黄素缺乏
2、临床表现:口角区皮肤对称性的潮红、脱屑、糜烂及皲裂;局部皮肤发白,渗出液结痂。
3、治疗:局部应用消炎防腐溶液洗涤,无渗出时可涂有抗生素或激素软膏。核黄素缺乏者应给予核黄素5mg/片 tid或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