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低提示毒物易于
A.被机体吸收
B.在体内蓄积
C.被肾排泄
D.被机体代谢
E.与血浆蛋白结合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低,表明其在脂相中的浓度低,而在水相中的浓度高;脂/水分配系数低的化学物不易于穿过生物膜,因此不易被机体吸收;化学物在体内蓄积往往是沉淀或者结合,如果仅仅是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那么应当是其越大,化学物越容易在脂肪中蓄积,因此B也不对。至于毒物被机体代谢或者与血浆蛋白结合与脂/水分配系数无关。对于选项C,由于毒物在水相中的浓度高,因此易于在肾滤过,排出体外。
42.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如果事先给予实验动物SKF-525A,则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原因是抑制了
A.黄素加单氧酶
B.谷胱甘肽-S-转移酶
C.环氧化物水化酶
D.超氧化物歧化酶
E.混合功能氧化酶
【答案】E
【精析与避错】溴化苯在体内代谢为环氧化物后成为肝脏毒物。化学物在肝脏的环氧化作用是通过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MFO)来催化的。预先给予SKF- 525A,溴化苯的肝毒性明显降低表明溴化苯的环氧化产物减少,说明SKF-525A抑制了该过程,而这个过程是MFO催化的,因此SKF-525A的作用是抑制了混合功能氧化酶。
43.使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染毒,经处死动物、收集骨髓细胞、低渗、固定、Gi-emsa染色等步骤,光镜下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形类型为
A.着丝点环
B.相互易位
C.倒拉
D.插入
E.重复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相互易位、倒拉、插入、重复都是染色体片段移位发生的改变,而这种染色体片段的移位仅仅通过常规Gi-emsa染色是看不到的,需要特殊染色才能判断。而着丝点环是由于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同时出现了断裂,而染色体近端的两个黏性末端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带着丝点的环,这种损伤类型在Giemsa染色后,油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44.煤焦油可致皮肤癌。研究发现,经煤焦油涂抹的皮肤如再接触佛波脂,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潜伏期缩短。据此试验,佛波脂应属
A.无机致癌物
B.免疫抑制剂
C.促长剂
D.间接致癌物
E.细胞毒剂
【答案】C
【精析与避错】煤焦油可致皮肤癌说明其是一个完全致癌物,可以引起遗传物质改变,而当涂抹煤焦油的皮肤再接触佛波脂后,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潜伏期缩短,说明佛波脂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因此佛波脂为促长剂。佛波脂为有机物,因此A选项不对,B、D、E三项本实验不能确认。
45.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外
A.受孕率
B.正常分娩率
C.幼仔体重增长率
D.幼仔出生存活率
E.幼仔哺育成活率
【答案】C
【精析与避错】评价生殖毒性的繁殖试验得到的重要生殖指数为:受孕率、正常妊娠率、出生存活率和哺乳存活率,此外还有交配指数、雄性生育力指数、雌性生育力指数和生后24小时、12天的存活指数等。而幼仔的体重增长情况属于发育状况,因此不属于生殖毒性观察指标,故C为正确答案。
46.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从亲代开始染毒,观察至
A.子2代出生
B.子2代断乳
C.子1代出生
D.子1代断乳
E.子1代染毒结束
【答案】E
【精析与避错】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仅对两代动物F0和F1进行染毒,第三代动物(F2)仅在子宫内和哺乳期通过母亲接触受试物。F0代动物从离乳即开始染毒,每天给予受试物直至F1代离乳,然后开始对F1代染毒,直至F2代出生离乳后,继续给F1染毒30天,然后对F1进行病理解剖检查。所以观察期是至子1代染毒结束。
47.吸入性颗粒所产生的生物活性强弱取决于其
A.溶解度
B.挥发度
C.解离度
D.分散度
E.光学异构.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对于经呼吸道吸入机体的物质,其毒性与分散度有关,粒子越小,分散度就越大,比表面积也会越大,生物活性就越强,另外分散度还和粒子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lOμm及以下的粒子能够到达肺泡,不过粒径小于0.1μm的粒子,由于弥散作用沉积到肺泡的几率增加。
48.微核试验可用于检测
A.DNA加和物
B.引起核粉碎的遗传毒物
C.断裂剂和非整倍体剂
D.引起碱基置换的遗传毒物
E.引起移码突变的遗传毒物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微核形成的原理是在有四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断裂形成的断片以及纺锤体损伤而脱落的整条染色体未能与其他染色体一起聚集形成细胞核,而是在胞质内形成一个微小的球状结构,由于它也是核性物质(染色体),体积又较小,因此称为微核。所以微核试验是用于检测染色体断裂剂和纺锤体损伤剂(又叫非整倍体剂)的,因此C为正确答案。
49.化学物引起的超敏反应包括四型,不正确的是
A.速发型反应
B.迟发型反应
C.自身免疫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反应
E.细胞毒型反应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化学物引起的免疫毒性包括:免疫抑制、超敏反应和自身免反应。而过敏反应又分为四型,即速发型反应、细胞毒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和迟发型反应。自身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的机制不同,是不同类型的免疫系统反应,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50.重要的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有下列四种,除外
A.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B.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C.大鼠肝转化灶诱发试验
D.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
E哺乳动物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答案】E
【精析与避错】题目提到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那肯定这些实验都是整体的动物体内试验。选项A、B、C、D都是整体动物体内试验,因此不会首先被排除,而选项E的哺乳动物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是体外细胞培养,是一种体外试验。因此,E为正确答案。
51.导致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原因是
A.DNA与蛋白质交联
B.纺锤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C.DNA链的碱基异常
D.DNA链断裂和异位重接
E.DNA链断裂和原位重接
【答案】D
【精析与避错】DNA和蛋白质交联是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作用,但是不会影响到染色体的结构异常;纺锤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常会引起染色体组的改变,但是对染色体结构没有影响;DNA链的碱基异常会影响基因携带的信息,但对染色体结构没有影响;DNA链断裂和原位重接对于对染色体结构也没有影响;只有出现DNA链断裂而又异位重接时,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异常。
52.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点的致突变
A.烷化剂作用
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剂作用
D.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作用
E.对碱基结构破坏作用
【答案】D
【精析与避错】烷化剂、碱基类似物、嵌入剂和碱基结构破坏物质都直接与DNA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相应后果,而DNA合成酶的破坏是直接作用于DNA合成酶,间接影响到DNA的合成,却不是对DNA的直接损伤,因此DNA不是靶点,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
53.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在雌鼠妊娠中胎鼠的器官形成期给予雌鼠后,并不会对胎鼠的器官发育产生明显影响,造成器官畸形。而只有维生素A在胎鼠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孕鼠,会导致最终的仔鼠出现结构畸形,如腭裂、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因此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应该是维生素A。
54.安全系数用于动物试验资料外推到人,关于安全系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安全限值= NOAEL/安全系数
B.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00
C.物种间差异为10倍
D.动物物种内差异为10倍
E.人群内个体差异为10倍
【答案】D
【精析与避错】选项A给出的是安全限值的计算方法,因此是正确的,而一般的安全系数常用的就是100,这主要是考虑到动物实验的结果在外推到人时,由于存在物种差异,给予一个系数10,而在人群内,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本着能够保护到敏感个体的考虑,又给予了一个个体差异的系数10,两者相乘即为安全系数100。对于D选项,由于试验结果是由动物外推到人,所以对于动物物种内差异不予考虑,而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处理、动物分组中已经消除,所以正确答案为D。 ’
55.癌基因活化属于
A.疾病标志
B.内剂量标志
C.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D.生物效应剂量标志
E.机构和(或)功能改变标志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剂量标志都是指受试物在不同环节的浓度或者剂量。疾病标志是一种疾病的发生和状态。结构和功能改变是指具有生物效应的分子,主要是蛋白(酶)、激素等生物分子的变化。而癌基因的活化是致癌物或者助致癌物在发挥效应时引起的细胞内的早期变化,应该属于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56.过敏性反应的特点是
A.属于迟发作用
B.通常需要多次接触低剂量的不同化学物
C.一次接触大剂量的单一化学物也可引起反应
D.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E.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损害表现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过敏反应时由于机体接触化学物后引起体内淋巴细胞致敏,再次接触后出现的一种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又分为四型,即速发型反应、细胞毒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和迟发型反应。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有呼吸道体征、消化道体征、皮肤局部表现、溶血、肾炎等。该损伤的效应不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而主要是个体因素决定反应的强弱。故正确答案为E。
57.在毒物动力学研究中,消除是指
A.分布
B.代谢
C.排泄
D.代谢和排泄
E.分布于排泄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在动力学研究中消除时指促使化学物由体内丧失的各种过程的总和。主要是指通过代谢,化学物的原形量减少,还有通过排泄促使体内化学物的量减少。因此,消除过程包括了代谢和排泄两个环节。
58.可水解马拉硫磷的酶是
A.环氧化物水化酶
B.羧基肽酶
C.氨基肽酶
D.羧酸酯酶
E.芳香酯酶
【答案】D
【精析与避错】马拉硫磷在高等动物体内和昆虫体内的代谢过程不同,在高等动物体内,马拉硫磷首先被肝中的羧酸酯酶水解为一羧酸和二羧酸而失去毒性。但是在昆虫体内,则发生氧化作用,成为毒力更高的马拉氧磷,从而发挥杀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