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石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天花粉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
栀子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夏枯草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瘰疬是指民间俗称的“疬子颈”或“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西医称它为颈淋巴结结核。
芦根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密蒙花
【功效】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黄芩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
(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病证】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病证】
(1)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
(2)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
(3)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
(4)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
龙胆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
(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主治病证】
(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
(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证。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
(4)阴虚肠燥便秘。
玄参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3)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