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
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1.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可见内皮层环纹
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 皮部宽广
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 无
5.中心无髓 有髓
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
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
根茎形状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等;
表面有节和节间,有退化的鳞叶、顶芽、侧芽等。
根茎类中药断面特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1.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可见内皮层环纹
3.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
线)
皮层及中柱有维管束小点
散布
4.中心髓部明显 无髓
狗 脊 :蚌壳蕨科金毛狗脊干燥根茎。产于福建、四川等省。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在木质部。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
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细 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前两种习称“辽细辛”。
1.性状鉴别 药材:“北细辛”常卷缩成团。根细长,密生节上,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 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刮去外皮(忌用铁器)根茎髓部宽广,有
“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
牙,有砂粒感,
虎 杖 :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
隔或呈空洞状。
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
云锦状花纹,
牛 膝:苋科牛膝的干燥根。主产河南省武陟、沁阳等地,为“四大怀药”之一。呈细长圆柱形。可见黄白色小
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同心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切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有多数淡黄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气微,味甜。
商 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异常构造),俗称“罗
盘纹”。纵切片弯曲或卷曲,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质硬。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银柴胡 :石竹科银柴胡干燥根。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
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太子参: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加工置沸水中略烫。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
威灵仙气微,味淡;棉团铁线莲,味咸;
东北铁线莲表面棕黑色,味辛辣。
川 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横切面粉质,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
草 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
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 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的江油、平武、绵阳等地以及陕西省。四川布拖、云南亦产。为栽培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
摘取子根,习称“泥附子”。
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质地变硬时“盐附子”;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蒸至现油面光泽后为“黑
顺片”;油润具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束),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mm的片,蒸透为“白附片”。
白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夏、秋二季采挖,
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气微,味微苦、
酸。
赤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表面棕褐色,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
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黄 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味连 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四川洪雅、峨眉等地。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
雅连 主产于四川洪雅、峨嵋等地,
云连 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东南部,
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升 麻:毛莨科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
防 己(别名:猪大肠):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
块样(像猪大肠)。
延胡索(元胡):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主产浙江。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呈不规则扁球
形,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有疙瘩状凸起。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
和密集的疣状突起。(金井玉兰)
地 榆:为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地榆主产东北,棉地榆主产于安徽。
苦 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切片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具异型
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山豆根:豆科越南槐干燥根及根茎。有豆腥气,味极苦。
葛 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
粉 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纤维性较弱,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富粉性。
甘 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
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有粉性,显“菊花心”。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黄 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
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远 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饮片 远志: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灰黄色至灰棕的,有横皱纹。切面棕黄色,中空。气微,味苦、微辛,嚼之
有刺喉感。
人 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栽培品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
参”,习称“籽海”。
性状鉴别 药材: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下部有
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具不定根
(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
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性状鉴别:主根呈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
西 洋 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 浅黄褐色
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形皮孔状突起,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
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
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
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三 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多系栽培。一般于种
后第3~4年采收。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
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三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
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白 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白芷 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杭白芷 产于浙江、福建、四
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有的排列盛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
同心性环状纹理。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
近方形或近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当 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
味甘、辛、微苦。
羌 活 :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
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
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
辛。
前胡: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操根。根头部中央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小油点,
川 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小瘤状根痕。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
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藁 本: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防 风:伞形科植物防风干燥根。药材习称“关防风”。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现有栽培。
“蚯蚓头”,体轻、皮部浅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黄棕色油点,
柴 胡:为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南柴胡:具败油气。
北 沙 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气特异,味微甘。
龙 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
龙胆”。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极苦。
秦 艽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
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加工:发汗。
徐 长 卿 :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茎节处周围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断面粉性,切断面皮部类白或黄白色,形成层环淡棕色,木部细小。气香,味
微辛凉。
白 前:萝藦科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断面中空,习称“鹅管白前”。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
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气微,味微甜。
白 薇 :萝藦科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紫 草 :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依次称“软紫草”、“内蒙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
内蒙紫草: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
丹 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导管束黄白色,呈放
射状排列。
黄 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
规则的网纹,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
玄 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省。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
地 黄:玄参科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省武陟、温县、博爱等县。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
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将鲜生地缓缓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鲜生地:表面浅红黄色,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
生地黄: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
熟地黄: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胡 黄 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巴 戟 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轻轻捶扁,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茜 草:茜草科茜草干燥根及根茎。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横切面皮部窄,紫红色,味微苦,久嚼刺舌。
续 断: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皮部墨绿色或棕色,木部黄褐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
天 花 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
桔 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桔梗”;华东地区质
量较好,称“南桔梗”。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根茎(茎痕)。
党 参: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产于山西、陕西、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
小把,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
南 沙 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体轻,质松泡,切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
木 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省。干燥后撞去粗皮。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
点状油室。切面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
白 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
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苍 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
圆柱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紫 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
三 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药材商品称“荆三棱”。刀削痕,呈圆锥形,有多数明显的
细筋脉点。
泽 泻:泽泻科泽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省。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粗皮。有多数细孔。
香 附: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及须根断痕;内皮层环
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
天 南 星: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干燥块茎。呈扁球形。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
半 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于燥块茎。呈类球形,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断面
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并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
百 部: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有不规则深纵沟,
川 贝 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
不同分别习称“松贝”(怀中抱月)、“青贝(心牙)”、“炉贝(斑点)”和栽培品。
浙 贝 母: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大贝(新月形),珠贝(肾形)
黄 精:百合科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习称“大黄精”(肥厚肉质状)、“鸡头黄精(结节弯柱形)”、
“姜形黄精”(长条结节状)。
饮片 黄精: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切面略呈角质样,淡黄色至黄棕色,可见多数淡黄色筋
脉小点。质稍硬而韧。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玉 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半透明,有时可见环节。
重 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
形凹陷茎痕,
土 茯 苓:百合科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
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天 冬:百合科天冬的干燥块根。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山麦冬: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或短葶山麦冬的干燥块根。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黏。
知 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省。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残基及须根,去掉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鲜时剥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光知母)。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嚼之带黏性。
山 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省的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县(旧怀庆府)。冬季茎叶枯
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即为“毛山药”;或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
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射 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
莪 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有时可见环节或须根痕,切面
黄绿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姜 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省。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
层环纹明显,
天 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立冬后至次年
清明前采挖,除去地上苗茎,立即洗净,蒸透心,敞开低温(60℃以下)干燥。
有纵皱纹及由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素。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
的芽或残留茎基;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
郁 金:姜科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
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白 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切面类白色,角
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