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去答一道听力题时,我们选择答案的理由不能够仅仅是“刚刚,好像,大概,似乎是听到过这个单词!”或者“三短一长选最长”。因为这样的判断是很不稳定的,有的时候运气好能够答对,有的时候则会完美避开所有正确答案。
在练习阶段,我们应当锻炼自己,去站在出题人的角度观察题目的选项设置。这样子才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让自己形成规范的判断逻辑。
那么,我们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呢?
判断题目类型
大体来说,题目可以分为两类:
题目问的是文章的某个具体的细节
另题目问的是一种概括,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概括、段落大意和结构。
这种分类,从文章的选项上可以看出。
比如这道来自TOP16的艺术史文章
这道题目的选项反映的就是对于具体细节的考察,因此它的答案应当是基于文章当中一两句具体的话。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听力的反应能力,或者说能否抓住重要的细节内容,有时候甚至是1-2个他觉得学生可能会无法反应过来的单词。
而像这道题目
这道题考察的就是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它的选项也是概括性的选项。这类题目,它作答的基础并不来自于某句具体的话,而是应当基于文章的某个段落、甚至全文,来做出判断。
这类题目在做解析的时候,就不能单纯地去文章中试图寻找“考点句”,它需要考生去理解文章句与句、甚至是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这类题目设置的目的,也是去考察考生对于文章段落层次和全文结构的把握。
排除法
我们不妨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想一想,出卷子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去设置迷惑项目呢?了解了出题人的这些想法,将会帮助我们更快速直接地排除错误答案。
1. 选项中包含的时段或地理方位
比如我们刚刚所看过的这道题目
我们可以看到,C和D选项中都包含一个时间段:the Middle Ages,也就是中世纪。而如果我们听完全文,就会发现文章不仅包含有中世纪,还讲到了16世纪、18世纪、19世纪,因此这个时间段是错误的。这一类地理方位、历史时段的错误是经常会使用的一种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
2. 比较类型的选项
比较类型的选项也是很容易出错的一类选项。在文章中明明听到的是A比B大,选项却会被设置成B比A大。在文章中明明听到的是A影响B,选项却变成B影响A。碰到比较选项,尽量要翻成中文往脑海里带一下,看看这个意思是否真的符合文章的文意。
3.前后迷惑
前后迷惑尤其适用于细节题的判断。概括类型的题目,因为他是基于段落出题,所以很难划定具体的范围。但是细节题答题只来自于文章当中的某一两句话,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先出先考、后出后考的原则来进行判断。
比如来自于TOP27的讲珊瑚礁的这篇文章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道连在一起的题目,选项当中都有类似的元素,比如两道题目的A选项都出现了feedon这个词组。这个词组实际上是被教授重读过的一个词组,学生往往会在笔记上记下这个词组。而它的出现的位置应当是在第十一题的对应段落,而非第十题mangrove forests的对应段落,这就是前后设置迷惑项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好题目的定位,也可以反过来利用这种选项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排除。
除此之外,原词原句、无中生有等等都是经常会使用的迷惑方式,同学们可以在精听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总结。
比较选项
比较选项法也是我们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当你不知道题目究竟在问你什么的时候,它能够帮你理出头绪,缩小思考的范围。
比如刚刚曾经出现过的这道题目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道题目的选项,你会发现B选项和ACD存在明显不同,ACD选项都是在讲draw the design。那么ACD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
在于A选项是指画在桌子上,C是指画在玻璃上,而D选项说的是画在纸上。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在问你:设计图应该画在哪里?画在桌上、纸上还是玻璃上?
这是细节题的选项比较,概括题同样也可以进行类似的观察。
比如同样来自TOP27讲珊瑚礁的一道题目
这道题目如果观察A和B这两个选项,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
这两个选项的后半句意思其实是大致一样的,就是珊瑚礁的存活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有些珊瑚礁会更容易受到感染。不同在于前半部分:
A选项说的是珊瑚礁的location会影响珊瑚礁的生存
B选项说的是珊瑚礁的species也就是品种,会影响它受感染。
那这时候,你所要考虑的就是,题面当中所提到的refugia,到底是一个讲品种的段落,还是一个讲位置的段落?
以上就是一些我们可以分析选项的思路。很多同学常常会碰到这种疑惑,就是似乎听懂了文章,可是题目却总是做不对,正确率永远是如同电梯一样上上下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文章我是真的听懂了吗?
(听懂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向别人复述内容)
我是否在分析选项是太不小心了,并没有领会出题人题目设置的目的和方法?
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可以通过精听文章来进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