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统计师 >> 行业知识 >> 统计分析 >> 文章内容

上半年吕梁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来源:吕梁市统计局  [2018年8月15日]  【

上半年吕梁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2018年上半年,吕梁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稳中向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0.3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增速好于预期。其中限上完成41.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5.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从基本面运行情况来看

  1.城乡消费齐头并进

  上半年,全市城镇实现零售额178.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农村实现零售额52.1亿元,同比增长7.1%。

  2.餐饮收入增速好于零售

  上半年,全市实现餐饮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1%;商品零售收入202.3亿元,同比增长8.0%。

  3.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9.0%,增幅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7.6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

  4.住宿餐饮业均实现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3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1亿元,同比增长11.4%,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5.区域发展不平衡

  1-6月份,13个县(市、区)限上零售额“8增5降”:增长的有兴县(52.2%)、临县(28.1%)、文水县(8.0%)、柳林县(7.0%)、离石区(5.8%)、汾阳市(5.3%)、孝义市(4.9%)、交城县(1.7%),下降的有交口县(-20.8%)、岚县(-13.4%)、方山县(-7.7%)、石楼县(-6.7%)和中阳县(-3.8%)。县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离石、孝义的消费引领作用也不强。

  (二)从限上单位主要消费品销售情况来看

  1.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乏力

  1-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同比增长3%,增速较4月末和5月末分别下降6.0和1.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同比增长2.5%,增速较5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饮料类同比减少3.6%,增速较4月末和5月末分别下降2.7和0.9个百分点;烟酒类同比增长2.8%,增速较4月末和5月末分别下降6.6和2.9个百分点。

  伴随美特好、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入驻,同行业竞争愈演愈烈,本土超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当地最大的开新宇超市,2016年关了一家店,2017年又关了两家,仅剩的5家门店也主要依靠低价销售蔬菜、食品等维持,1-6月份零售额同比下降14%。随着家家利超市宏泰广场店的开业,吕梁开新宇滨河路店近几个月也是门可罗雀,经营压力巨大。在几家大型外来商贸企业的夹击下,吕梁本地大型零售企业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发展前景堪忧。

  2.新兴消费业态动力不足,消费升级态势不明显

  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9263.7万元,同比减少5.9%,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网上零售自四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

  与消费升级类相关的商品中,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49%、12.3%和27.4%;家用电器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速均有所下降,增速分别下降27.5%、25.3%、7.5%和26.7%。

  3.汽车及石油类消费小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汽车销售7.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1%,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4.5个百分点。石油及其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同比增长0.8%。石油消费增长缓慢,一是受外地大型加油站(北京新能源、贵安新能源等)陆续进驻吕梁,并且迅速占领市场,进而打破了我市在库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和泰化加油站在吕梁三足鼎立的局面,导致我市石油及其制品类消费出现大量外流。二是受电动汽车和油气混合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增加减少了石油的消耗。

  二、影响吕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是影响购买力的直接因素

  绝对收入水平不高。2018年一季度吕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1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35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77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4元。

  经济预期不明朗,收入预期不乐观,影响居民当下消费欲望。2018年1-6月份,全市固定资产同比下降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较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

  (二)限上零售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引领消费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

  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市294户限上批发零售单位中,零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只有13户,零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仅有39户。全市116户限上住宿餐饮单位中,营业收入超过500万的仅有13户。上半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限上占比位列全省末位。由此可见,我市限上企业及个体数量仍然较少,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低,对全市消费市场带动作用较小,引领我市消费市场发展的能力不足。

  (三)网上购物对我市消费品市场影响巨大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形势不尽人意。全市410户限上单位中,2017年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只有22户,今年1-6月份有零售业务的仅有18户。从今年4月份开始限上网络商品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降趋势,个别电商不得不放弃或部分放弃网上销售,通过扩张店面、美化包装、加大宣传等途径发展线下市场。调研发现,电商发展受阻主要原因是:电商泛滥,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低端产品销售艰难。

  新零售模式发展缓慢,网上买入远大于网上卖出,严重阻碍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一直在30%以上,我市网上零售增速不增反降,消费外流明显。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个百分点。在全国网上增速高歌猛进的形势下,我市网上零售增速连续三月出现负增长,这充分说明了我市网上零售短板突出,电商发展落后,导致我市消费呈现买多卖少的局面。

  (四)缺乏本土品牌的大型商贸企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发展本地经济,就必须培育壮大本地企业,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就拿统计入库来说,统计限上企业入库遵循的是法人经营地原则,所以那些外来企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例如:美特好、国美电器、沃尔玛、家家利、肯德基等大型商贸、餐饮企业虽然在我市发展良好,给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从统计角度来讲,这些企业的销售额都不能计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总之,不管是从统计的角度讲,还是从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我市都应该大力支持和发展本地企业,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引领企业走出去。

  三、促进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一)认真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增强我市居民消费能力

  2018年,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中央精准扶贫理念保持一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购买力。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与否,政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同时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才能挖掘出居民的消费潜力。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如此良性循环才能使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出台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措施

  全市在严格执行国家各种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市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成立激活消费市场的专项扶持基金。政府不仅要给企业减税降负,还要扫除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治障碍,给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企业更好的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补齐吕梁电商发展短板,打造吕梁经济增长新亮点

  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市电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适应当前经济的新常态,紧抓“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时俱进,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我市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不仅是在资金上的扶持,还要从技术上、管理上、渠道上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帮助电商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还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电商企业。

  (四)加大住房改革力度,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力度,进一步释放我市居民的消费潜力

  近年来,“三高”负担太重,已经成为一种事实,成为制约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居民消费支出的先后次序是:住房、子女教育、婚嫁、家用电器和日常消费品。房价上涨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费,从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在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的事实面前,低收入群体更是首当其冲。公立教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是教育成本逐年上涨的根本原因。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大,“三高”持续不退,居民生存压力增大,消费意愿不高。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支持医疗教育事业发展,降低“三高”对居民的影响,从而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我市消费品市场。

  (五)深挖消费热点,扩大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转变,消费结构升级,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休闲旅游消费、文化体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

  我市应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和汾酒号旅游专列开通为契机,主动出台旅游优惠鼓励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吕梁观光体验。同时,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适应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责编:zp032348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