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学前儿童发展(三)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归纳:学前儿童发展(三)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02日 ]  【

  【考点十三】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考点模拟题】

  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方法称为(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考点归纳】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其心理活动的;

  (3)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细的记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的作品,可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考点十四】知觉的基本特征

  【考点模拟题】

  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A

  【考点归纳】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对事物的理解是产生正确知觉的必要条件。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考点十五】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考点模拟题】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于( )。

  A.认识颜色

  B.说出颜色的名称

  C.颜色褪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D.分辨颜色

  答案:C

  【考点归纳】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对于颜色深浅色调的辨认问题不完全是辨色能力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的影响。即使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也会掌握。

  【考点十六】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

  【考点模拟题】

  5~6岁的幼儿对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的理解是( )。

  A.完全不能理解

  B.知道出生次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距始终存在

  C.形成稳定的年龄概念

  D.知道年龄大的先出生,年龄小的后出生,但对于出生顺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还不能理解

  答案:D

  【考点归纳】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遵循下述规律:

  第一,幼儿对时间顺序的知觉发展较早,其特点是由对短时间顺序的知觉逐渐发展到对长时间顺

  序的知觉。

  第二,幼儿对时间间隔(时距)的估计及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发展较晚。

  第三,对于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4~5岁幼儿不能完全理解二者的关系;5~6岁能够知道年龄大的先出生,年龄小的后出生,但蚌子出生顺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还不能理解;6岁以上幼儿能够理解出生次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距始终存在,能够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次序的关系,形成稳定的年龄概念。

  【考点十七】注意的分类

  【考点模拟题】

  上课时,窗外响起一声巨响,幼儿全部向外望去,这属于( )。

  A.不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考点归纳】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关系、运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二是人自身的状态,如需要、兴趣、情绪、态度以及对事物的期待,也会影响人们的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有意注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二是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三是活动的组织;四是人的知识经验;五是人的性格及意志品质。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考点十八】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考点模拟题】

  简答题: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考点归纳】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比中班幼儿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园的有意注意。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