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3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4月24日 ]  【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 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 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类型 教学前反思: 教学中反思 教学后反思:

  类型: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

  4.课堂气氛的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5.福勒和布朗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6.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 复习要及时 2、 复习要合理 3、 复习活动即要避免 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 学习程度达到150%效果最佳。

  7.简述小学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 1、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对教学特色进行反思 4、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5、对教学有点反思

  8.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条件 1. 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 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 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4. 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9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10.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3、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11.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14.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和规定,是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作用有: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15.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6.课程标准的概念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

  3.教材的编排方式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8.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19.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0.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教案的改进  (二)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538732061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12
责编:LJM45688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