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面试 >> 辅导资料 >>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及试讲技巧:说教学程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及试讲技巧:说教学程序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12月27日 ]  【

  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及试讲技巧:说教学程序

  小编提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总要站在课程标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高度来架构教学过程,按教学内容,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来组织教学。按传统知识教学程序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人新课——新课讲授——知识应用——巩固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教师的教学思想、个性和风格,很大程度上能在教学设计的程序中反映出来。因此,程序是说课的重点内容。说教学程序,即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安排,一般分为说教学过程(流程、阶段)和说教学结构的特点两方面,在说课的实践中,可以偏于过程,也可以偏重于结构,还可以将过程与结构组合起来说。

  一、说教学过程

  学科教学任务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来完成的,从教学过程论角度来分析、解说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教学总体思路和环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总要站在课程标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高度来架构教学过程,按

  教学内容,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来组织教学。按传统知识教学程序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人新课——新课讲授——知识应用——巩固小结——练习(布置作业)。在新课改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智力、一能力的发展,强调重发展教学的三个阶段∶

  (1)设置问题情境——非智力因素(学会参加)。

  (2)引导信息加工——智力因素(学会学习)。

  (3)设计实践活动——能力与技术(学会迁移)。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如果有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总结与延伸以及习题练习上有一定创意,或占有比较重要的课堂地位,那么可以说说如何归纳知识体系,形成结构,通过怎样的形式与方法实现知识与思维活动的适度拓展。总结阶段习题设计与课后的作业布置,如有自己独特的创见也可作适当说明。此外,板书是直观教学的组成部分,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尤其颇有特色的板书,更要加以说明。要说出板书结构和设计的意图

  二、说教学结构

  说教学结构不同于说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是教师对教学具体程序的归纳,构成若干板块,而教学过程是教学流程中的步骤。说教学结构可以防止对教学步骤作过细分析。现代教学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情境创设与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设计出若干师生互动的板块,如创设情境、架设桥梁;探究新知、自主构建;回归生活、解决问题;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这就是一种组合式板块状的说课表达。

  教师说教学一般程序改为集中说教学结构,具体要求是∶

  (1)说清教学总体构思和各个教学板块;(2)每个板块的表述要充分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突出教与学的双边关系;(3)适度交代重点怎样突破,难点如何化解。 刘显国编著的《说课艺术》书中,收集了全国说课获奖案例——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是由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古晓华撰写的,说课内容很精彩。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中轴对称情况作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所学平面图的本质特征,结合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具有轴对称的这一特点,渗透轴对称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知道 21 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前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这场改革具体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基础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培养 21 世界人才,首先要进行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此,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重视信息反馈、教给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①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⑦教给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自觉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③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观察找特点 课一开始,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接着计算机创设情境“;吊涓溪流随山而转,满山的枫叶映在清灵的水中,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随风飘零,在绿荫草地的映衬下显得妖艳似火”。柔美的音乐,舒缓而流畅,声、光、色

  一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当这片枫叶逐渐放大、定格时,要求学生观察“这片枫叶,除了颜色美,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从观察事物的形象引向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静静地思考,用同

  样的方法去观察蜻蜓、天平。当学生充分接受信息后,组织讨论,同学们不难发现三幅图形的特点那就是“沿中线对折,两侧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接着让学生列举出周围具有这种特点的物体图形。这一反馈措施,既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信息,又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操作实验,形成概念

  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中线对折,画上沿中线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用剪刀剪开,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模仿,自己动手制作一幅雪松图,然后给枫叶、蜻蜓、

  天平、雪松这样的物体图形取名叫轴对称图形。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材料,得出结论∶“沿直线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什么?这时候继续用计算机演示出不同位置放置的雪松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看它位置的变化,而是要看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否完全重合。由于抓住了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和发展性,

  学生独立正确地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就水到渠成,最后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判断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出对称轴,在大量形象生动的演示、观察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课本,相互讨论,同学们能弄清“折痕所在这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那么是不是所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是不是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从而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

  3.大胆尝试,寻找规律

  概念形成后,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八个平面几何图形自己做对折实验,去发现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这八个图形的对称轴,并完成自学练习卡。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创造性地发现平行四边行或非等腰梯形,无论怎么折,两侧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们没有对称轴,所以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与此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三条,有的有四条,还有的有无数不胜数条。难点突破,达到活跃思维,达到活跃思维,发展个性,使信息反馈的创造性和深刻性达到新的境界。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声、光、色一体的动画演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的生活画面糅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并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生活中的你、我、他要做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三、说教学程序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说明,强调理性思考下的过程设计

  说教学程序也要按说课的基本思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来表达。不能简单扼要地理解为教学程序就是教学过程的简述,缺乏应有的理性分析。教学程序中的“说理”,“理”在何处?首先是教材展开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体系;其次是教师所采用的某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法自身的要求;再次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规律中悟出的理性认识。总之,“说理”在说教学程序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学程序自身的说明则是“理论依据”的表现形式和载体。

  (二)突出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机理

  说教学程序,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作详略与主次的处理,突出阶段性和关节点,大胆删除无关紧要和过细的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不仅表现在时间的先后和“阶段”的变换,还表现在教学方法融入其中,

  教学艺术交汇其中,构成一个充满教与学的整体。因此,无论是说程序,还是说结构,都要将线性思维与多元思维结合起来,将教学程序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采用的教法等作有重点、有侧重的交代。徐世贵所著的《怎样听课评课》书中列举佟艳

  丽老师的《一件珍贵的衬衫》一课,“在说教学程序”中的文字表达颇具特色,表现在过程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说理性较强。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 分钟)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小学时大家就读过写周总理的文章,谁能讲讲周总理的故事呢?(请 1~2 名学生讲述)“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后会让大家认识到周总理确实是人民的好总理。”教师板书

  课题∶一件珍贵的衬衫。请学生解题,着重解释“珍贵"二字。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

  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读指导(28 分钟)

  步骤一∶(11 分钟)指导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提示的要点,从提示入手,以“一件珍

  贵的初衫”的由来为线索,结合投影片上的思考题,边听教学录音,边在书圈点勾画,自学文章的追述部分——2~7 自然段。

  投影片上的思考题为∶(1)追述部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2)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这件事中记叙的各个要素是什么?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第一组的代表来主持,除围绕思考题进行外,

  还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加以解读。

  四、说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

  途径。因此,优化课堂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角度

  1.要注意激发练习兴趣

  学生对教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着求索的强大动力,诚如爱因斯坦指出

  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应当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

  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任何教学教学形式都在寻求激发最佳动机的办法。教师“在责任中使学生信服数学是有趣的”(波利亚),然而“数学教育的最大缺陷之一却正是缺乏这种动机的激发”(M.克莱因)。教育家们深信兴趣可以培养,并积极寻求培养的途径。他们从多方面论述了大量技巧,诸如∶引人问题要活泼、新鲜,有时还可诙谐些,或说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见解,让学生猜测。当他们表示出某种猜想以后,就会进一步追求猜想的正确与否,从而热心起来;指导学生发现数学中有趣味的东西(如简便方法),领略学习体会到自己不断地有收获加强数学美育;等等。教学案例如下∶

  华蘅芳曾运用教育机智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有一次“手画黑板,故错其数,学

  生发现便笑而喊∶“先生误矣”,于是华蘅芳就抽学生上台改正,然后然日∶“我今老矣,自

  学竞不及尔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劲头。

  2.要重视学习思维过程 这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得力措施,数学家波利亚在“解题数学”中也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是如何推进的,有力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3.要准确把握练习时机

  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练习题的内容、形式不同,组织练习的时机也应不同。如能把握好练习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4.要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练习设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特别是“内部帮助”,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哪里?怎样?以催化学生思想的产生。

  (二)题型角度

  1.要考虑题目使用价值 设计的题目使用价值如何?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题目本身的价值,我们通常设计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只要安排得当,“价值”较大,往往通过一道题的练习,能使学生举_反三,触类旁通。二是设计的题目能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新课前的铺垫练习,就很有讲究,设计的题目应是与新知有直接联系的,在新知的连接点上做文章,这样才能收到积极的迁移效果。

  2.要重视题目有机组合

  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相互间联系紧密。因此把相关的题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织练习,既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又能提高练习效果。

  3.改造常规性题目为开放型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式"研究,可以改造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能依靠简单模仿来解决。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其次增加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最后,也可能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索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展、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利用这些非常规的题目,作为常规题目的补充。表示

  如下∶

  常规性题目∶

  (1)先猜结论,再证明的问题。

  (2)先整理、加工条件,再解答的问题。

  (3)发散性和逆向性问题。

  (4)拓广、演变、发展性的问题。

  开放型问题设计的方法∶

  (1)减少条件,使问题开放。

  (2)一题多解,使解题方法开放。

  (3)串起问题,使解题过程开放。

  (4)逆向设计,使解题过程示显出来。

  通过这样的改造,打破了模式化,使题目具有了“问题”解决的形式,更大地发挥了例

  题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4.改造为应用型问题

  应用意识的薄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意义的问题,

  回归它生活、生产中的原型,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让他们认真观察、收集数据、抽象

  图形、联想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

  思想和方法。这种改造要做到,应用背景的设计要能够学生理解,不宜过难,在解答中有一

  个数学化的过程,应用的教学思想要比较深刻,直正起到培养应用意识的作用。同时这种题

  目的改造也要适度,不可过分地强调“双基”训练,成为新的应用题的“题海”。

  下面为改造后的标准化反馈题∶

  (1)把答案公布一组选择。如某种旗子有两种颜色,有这样的旗子 3 面,一共有(????? )

  种颜色。(A.6,B.3,C.2)

  (2)把条件改变进行判断。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

  数,分数不变。(???? )

  (3)把关键词去掉进行填空。如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

  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五、说多媒体应用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此,作为学科教学的执教者,既要避免陷入“技术害怕论”,不敢尝试使用新教学技术,又要防止“唯新技术论”,成为技术至上的认识论者。教师应当以提高教学效率、时效为宗旨,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教材而制宜,在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做好多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1.教学内容过分的直观化、形象化,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生动的再现画面,把人与景直观化、固定化,限制了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材抽象的文字虽不能像直观的图像那样给学生视听的协同享受,但给学生留下了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2.“课件"统领下的课堂,影响教师因材施教,制约了师生情感的沟通多媒体课件往往是预设、预制的,难以在因人施教与现场变化中作调适,为此,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际交往会被“人机交往”所替代。课堂教学应当是情境与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的语感,只能在品读、研读、精读中去感悟;精美的数学演算课件,无法替代学生亲自演习与演算。

  3.多媒体使用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等于教学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不因人、因材(教材)、因时而制宜,就容易产生不良效应。为追求中看中听,干扰了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课件应用目的不明、时机掌握不恰当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其实,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多媒体形式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永远都是教师与学生,而不能让“课件”主导。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在说课中的表达 现代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一些教师开设区(县)、校级公开教学时都会采用适量的多媒体教学,那么在备课和说课时怎样向研究人员和教师们介绍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呢?

  1.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基本系统

  教师要事先了解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若干基本系统,认识这些系统的项目构成、功能和使用价值。

  一是多向课件系统。多媒体数据库是一种图文混合管理数据库,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借助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多向传播能力,可给以教学带来巨大潜能。如编课题、设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可以作为快速判断,记录学生成绩。 三是演示实体系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可任意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各个种类的信息排列组合,进行综合表现,使学生感到参与感强、生动有趣,易于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在多媒体磁盘的服务器中,存放着多种教材,供学生们按需选择使用,可以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多媒体系统学习和复习,多媒体系统将根据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出题的难度。

  2.多媒体教学的说课表述

  在了解上述各系统构成的基础上,理出自己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多媒体是什么,内容与项

  目构成、时空的掌控以及在教师主导下如何发挥其教学效应。

  具体阐述多媒体教学应用,应集中回答下列若干问题∶

  (1)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什么?(是否自制或采集)在什么时候(即哪一教学环节)、什么地方、怎样使用?期待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怎样控制,捕捉怎样的教学时机,掌握怎样的“火候”,以便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课前和授课进行中,是否对学生作必要指导,以期学生配合?在视、听过程中师生如何介入,学生要集中领会、体验、感悟什么?还有哪些相配套的教学活动? 由于说课时间有限,说课教在对上述若干问题作全面思考后,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所占课堂教学的分量和过程介入的程度,作必要的选择,有侧重地思考并回答上述有关问题,以便让听评者明白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如何介入,何产生应有的教学效应的。对于有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在说课时可采取“分散讲”与“集中讲”两种形式∶分散讲是针对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在不同过程结构中起辅助载体作用的;而集中讲是针对需要让多媒体在较长时间内介人教学过程,有师生与多媒体作“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发生时采用的。例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台湾的蝴谷》的教学,广西省宾阳的张红老师,采用蝴蝶谷的音像资料、

  定格的画面以及在拓展升华阶段向学生展示的日月潭、阿里山、澎湖湾等风景画面,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呈现。她的“说多媒体教学”是渗透在赏读课文、创设情境,阅读探究、品词品句,理解运用、拓展升华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夹议的。而刘显国编著的《说课艺术》一书中,

  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山小学崔炜翊《琥珀》讲读课,则采用集中讲的办法来表达多媒体教学。《琥珀》一课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它根据孩子捡到一块裹有蜘蛛和苍蝇的琥珀,推想

  出一万年前发生在原始森林中的一个故事。对于我们这里远离海边,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琥珀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怎么样使孩子们认识琥珀,使学生知道琥珀形成是难点所在。因此,在这篇课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

  创设环境,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文章的第二段讲的是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在这里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逼真的动画,在课堂上演示,使学生依靠直观的认

  识,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推想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论。然后再用计

  算机动画演示∶

  ①一个夏天,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松林,松脂直往下滴;

  ②一只蜘蛛正要捕食苍蝇;

  ③滴下来的松脂刚好包住苍蝇和蜘蛛;

  ④松脂继续下滴,积成一个松脂球,两个小虫被重重裹在里面;

  ⑤经过很长时间,陆地沉,海水漫;

  ⑥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⑦又经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演示结束,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上面所谈,请同学们概括出琥珀的形成主要原因中讲了哪两点?

  (主要讲了松脂球的形式和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这两点。)再请学生们轻声读 2~9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推想出松脂球形成的过程的,这些推想的根据是什么?把有关语句用笔画出来。 这里主要讲的是琥珀形成的条件,是本文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琥珀的形成及在科学上的价值,在这里我还是利用计算机出示彩色,深化教学。

  ①在夏天,太阳光很强烈;

  ⑦在松林里,太阳热辣辣地照射,许多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③非常凑巧,蜘蛛扑向苍蝇的一瞬间,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④松脂不断下滴,最后形成松脂球。

  根据是∶只有在炎热的夏天的松林里,才能有松脂;只有当蜘蛛扑向苍蝇,尚未扑倒的一瞬间,松脂才能裹住两个完整的小虫;蜘蛛和苍蝇的垂死挣扎在琥珀里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使人们推测出这发生在一万年前完整的故事。再让学生思考∶松脂裹住苍蝇和蜘蛛这样的事

  情经常发生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这样的事情不常发生。从“刚好”这个词看出来了,因为“刚好”在这里含有偶然和凑巧的意思。)然后指名按板书内容叙述松脂球的形式过程。接

  着教师引读∶这部分课文,作者把苍蝇和蜘蛛之间发生的事写得非常真实生动。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要读出感情来。最后教师小结∶刚才大家采用了读、画、想、议的方法,明确了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下面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0~12 自然段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879169238。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热点关注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是什么形式?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是什么样子?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介绍2019年教师资格证最新备考资料,业内师资授课,考点把握,送考前密训资料,高含金量模拟题库,点击查看>>考试欢迎加入:QQ群号:879169238。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抑或  扫码进群

  赶紧扫描下面二维码!!!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