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土地登记历史成就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鱼鳞图册
C.赋役黄册制度
D.方田与首实
【答案】A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其中第七表为土地权利法;方田与首实为宋代时所实行;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制度是我国明朝初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12.。()是指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A.登记无公信力
B.登记既定事实
C.登记公信变更
D.登记本位主义
【答案】A
【解析】契约登记制度由法国首创,登记无公信力是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个特点,即已经登记完毕的土地权利变动事项,当有第三人主张其权利时,仍应按照实体法律决定该土地权利的归属
13.现行最全面、最集中规定土地登记程序的文件是()。
A.《土地登记办法》
B.《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答案】A
【解析】2007年12月30日由国土资源部40号令颁布的《土地登记办法》是现行最全面、最集中规定土地登记程序的部门规章。在土地登记中,无论土地权利人申请土地权利登记,还是土地登记机构注册登记、颁发证书,土地登记代理机构代理土地登记,都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登记办法》,这是土地登记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14.在采用意思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已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但并未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上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
A.有效
B.无效
C.有可能无效
D.由甲乙两方自行商议解决
【答案】c
【解析】在采用意思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只要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就在法律上产生了土地权利变动效果。但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是否办理登记,在对抗第三人方面效力不同。双方订立土地转让合同后,到土地登记机构履行了登记手续的,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不予支持;但如果双方未到土地登记机构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法律上有可能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无效。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B
16.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后由()依法进行土地权利的变更。
A.建设局
B.县级人民政府
C.原土地登记机构
D.接受申请的国土资源部门
【答案】c
【解析】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构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
17.我国的土地登记原则上采用的是()立法思想。
A.意思主义
B.形式主义
C.形式审查主义
D.实质审查主义
【答案】B
【解析】我国的土地登记原则上采用的是形式主义的立法思想,但在特定情况下也采取意思主义的立法思想,如地役权等的设立。
18.土地登记公开性的内在要求是()。
A.公开土地登记结果
B.公开土地登记依据
C.公开土地登记程序
D.土地登记资料可公开查询
【答案】D
【解析】土地登记的实质在于公示,就是将土地权利变动的意思向社会公众显示,让公众知晓土地的权利状况特别是土地权利的变动情况。土地登记的公开包括登记依据的公开,登记程序的公开和登记结果的公开,土地登记资料可公开查询就是土地登记公开性的内在要求。
19.在采用形式主义的立法中,甲把一块土地转让给乙,双方已订立了土地转让合同但并未履行登记手续,当第三人主张该土地权利变动无效时,法律上认定该项土地权利变动()。
A.有效
B.无效
C.有可能无效
D.由甲乙两方自行商议解决
【答案】B
【解析】采用形式主义的立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非经登记不得生效,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签署了土地权利转让协议或让与书,只表示物权行为成立,不直接产生土地权利变动的法律后果。只有经当事人双方到土地登记机构办理了土地登记后,土地权利变动才产生法律效力。
20.土地登记依法原则的含义不包括()。
A.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依法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
B.土地登记机构依法对存有权属纠纷的土地进行处理
C.土地权利经登记后的效力由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土地登记的效力
D.土地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对土地登记义务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在土地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