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18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科技创新 B.发展生产力 C.提升教育水平 D.生态文明建设
2.老王在自己家的自留地里种了不同品种的蔬菜,数量不多,只够自己食用,下列关于这些蔬菜的说法是(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己做的 B.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劳动力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满足人们的需要
3.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少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行测每日一练:
1.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想想,很有道理。他说,人分两种,一种是活着的人,另一种是生活的人。活着的人,指的是什么?恐怕仅仅就是指活着吧。有说有笑,有苦有悲,但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呼吸,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我想,朋友说的活着的人大概是这一类的人。而生活的人就比活着的人有质量,有深度了。这是生命层次的区别和不同,是精神世界的差别。这世界,活着的人不少,生活的人也不少。由此,我想到贫穷和富有的问题。是不是贫穷的人都可以规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是不是富有的人也都可以规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恐怕不是,不是。
根据以上文段的内容,“活着的人”与“生活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生活有质量 B.生活有深度 C.生活有目标 D.生活有创意
2.“正人心而后争天下”,这是南宋学者陈亮上书孝宗皇帝时所言。时隔八百多年,今天读来,依然:
A.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 C.醍醐灌顶 D.警钟长鸣
3.下面句子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是:
A.他到同学家玩去了 B.他回家拿衣服去了
C.他到戏院里听戏去了 D.她到门诊看病去了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句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
②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
③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褪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
④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⑤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
⑥它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A. ③⑤①②④⑥ B. ③①⑤②④⑥ C. ③⑤②④①⑥ D. ③⑤⑥①②④
公共基础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C。解析: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老王家的蔬菜只够自己食用,不用于出售,即不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C。解析:市场价格的降低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时由于数量的增加使得价值总量保持不变。故本题答案选C。
行测参考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解析: 文段第五句话提到“活着的人,……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可知“活着的人”和“生活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活有无目标。后文中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深度只是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空缺部分要填入的词语应表示对今人有提醒的作用。振聋发聩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石破天惊指的是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警钟长鸣指的是要时刻警惕。文段没有体现议论惊人或时刻警惕,故排除B、D。醍醐灌顶放在这里语义重复。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D。解析:A、B、C语义明确,排除。D选项中“看病”既可以指就诊,也可以指行医,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C。解析:观察选项,③句引出话题月光,⑤⑥两句都有指代词出现,阅读所有语句可知,⑤句中的“她”只能指代③句中的“今夜唯一的客人”,即月光,故⑤应紧接在③句之后,排除B。⑥句中的“它”只能指代①句中的“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故⑥应紧接在①之后。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