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我国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
2.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
3.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包括交通、电力、工业、农业等;
4.其他支出:如利息、转移支付等。
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现行政府支出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
(1)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2009年分为19个大类,它们是: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2)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3)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是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具体地说,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就一个国家来说,在现实中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也就大体上决定了公共收入的水平,从而决定了公共支出的规模。
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三)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政府预算安排不同种类的支出的构成情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发展中国家一般的特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呈如下发展变化趋势:
1.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
2.用于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必须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科学界定公共支出的范围,进一步向“三农”和民生倾斜,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一,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覆盖农村。
第二,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参与并支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适时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
第三,加强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包括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向科技教育倾斜,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第四,财政要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
第五,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