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8.在《混凝土规范》中,局部受压会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里,情况与之类似,可对照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规范图5.2.2中的(口)、(6)、(c)、(d)各图是按竖向排列,不是通常的横向排列。另外,5.2.3条第3款公式中的h应是h。下面对5.2.4条进行解释。与公式(5.2.1)相比,公式(5.2.4-1)的右侧多一个系数η,η称作"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若梁端下部砌体的变形为线性分布(应力也为线性分布),η取为1.0,规范规定对于过梁和圈梁取η=1.0;实际的应力往往呈曲线分布,η小于1.0,规范规定取为0.7。公式左边的N2来源于大梁传来的支承压力,其作用点距离墙内侧边缘0.4a,可参见规范图4.2.5。公式左边的N由上部墙传来,是A面积上的轴向力,因此,需要由N=σA得到,而,N为上部墙传来的轴向力,A为窗间墙的面积。由于梁的挠曲变形与梁下砌体的压缩变形,梁的有效支承长度不能直接取为a,应取为α。之所以将N乘以ψ予以折减,是因为当梁上荷载增大时,梁端底部砌体局部变形增大,砌体内部产生应力重分布,会产生"内拱卸荷"作用,故公式左端不是N和N的简单相加。下面对5.2.5条进行解释。为减小砌体局部压应力,往往在梁支座处设置混凝土垫块。 fA计算出垫块面积范围的承载力,γ用来考虑将承载力放大,千万注意不要以为是γ。φ用来考虑偏心影响。N作用于局部面积(垫块)的形心,没有偏心;偏心距来源于N。于是,偏心距e可按照下式求得: 需要注意,公式(5.2.5-4)中的h应为h,表示梁的截面高度。
相关知识:三、砌体结构与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