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2015年真题】 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于2009年完成环评审批,2013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调査。该高速公路主线全长95km,双向四车道,其中KI段(K0-K62)长62m, 位于平原微丘区,设计车速100 km/h,路基宽度26m; KII段(K60-K95),长33km,位于 山岭重丘区,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公路在K75建设1座300m的大桥跨越 青龙河,在K87-K94建1座7km的特长隧道,隧道在K90设置1个通风井(衬砌后竖井直 径6m,井深280m),竖井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开挖,从井口出渣,井口至己有二级公路建设 3.5km施工便道。2014年和2020年设计车流量为KⅠ段8000pcu (标准车/辆)/d, 14000pcu/d、 KⅡ段 7000pcu/d, 12_pcu/d。
环评报告书中记载的公路沿线基本情况概述为:公路KⅠ段以农业植被为主,KⅡ段以山区林地植被为主;青龙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桥下5km处为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 特长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覆盖度较高,隧道出口(K94)附近有河溪和水田;公路沿线200m 范围内共有29个声环境敏感点,全部为村庄。声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在2020年设计车流量 条件下,有10个村庄省环境质量超标,应采取声屏障措施;位于公路K33的M村庄距离 公路路肩90m,预测省环境质量达标,不设置声屏障。
环评报告批复文件提出: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采 取措施减缓隧道施工排水对农田的影响,对山顶植被实施生态监测;对预测声环境质量超标 的村庄采取声屏障等措施;跨越桥梁段应采取防范车辆事故泄漏措施。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试运行阶段车流量KⅠ段6500pcu/d, KⅡ段4500pcu/d;为 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改移K82-K85约3km路段线位,最大改移距离330m,声环 境敏感点由2个增至4个,其中新增P村距离公路路肩90m;特长隧道施工期间产生的涌 水量较环评预测水量显著增加;根据图纸,跨越青龙河桥己设置桥面事故水收集管道,按照 环评要求在河岸基岩上设置了 200m3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底板高程95m,桥址处设计 洪水水位90m,制订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了事故应急设施。
验收调査单位制定噪声验收监测计划时,认为P村和M村距公路路肩距离一致,可以 类比M村监测结果,不需要开展P村噪声验收监测。
问题:
1、 指出K82-K85改线路段验收调査是需要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
2、 采用M村庄的监测数据类比P村庄噪声影响的做法是否正确?列举理由。
3、 指出特长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査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4、 说明青龙河桥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査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原有2个敏感点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原因; 4个敏感点人口数,建筑物的结构、 朝向、层数;与线路之间位置关系、距离、地形高差、植被覆盖。
敏感点所处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现状,现状是否满足功能区要求。
施工期对声环境敏感点采取了那些噪声防治措施,是否有效。;施工期声环境敏 感点声环境质量状况,是否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
运行期针对声环境敏感点,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采取的声屏障等噪声防治措施是 否落实,是否有效。;其他管理措施、管理部门意见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 声环境敏感点对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噪声影响、釆取措施等公众意见,是否有环境问 题投诉。
2、不正确。
理由:
M村位于KI段,P村位于KII段,两段道路路基高度不同,不同时段车速、车流量 不同,使线声源源强不同,不具备类比声源条件。
M村位于KI段,P村位于KII段,两个村庄与道路之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条件不 同,使噪声衰减规律不同,不具备类比条件。
3、(1)对洞顶山体植被影响调查:
调査排水量变化原因、实际排水量大小。排水去向。实际排水量情况下导致水位下降、 水量减少变化情况。
调査植被种类、数量、根须发育深度、覆盖率,生物量;土壤结构、肥力水分、植被 发育受控的土壤含水性。
调査施工期减少地下涌水的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效果。
调査对植被影响程度和范围是否和环评结论一致。
生态监测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
(2)对水田影响调查:
调査实际排水量大小,排水去向,是否排入到水田。
农田面积、农作物种类、产量。土壤结构成分、肥力。
验证排水对农田影响程度和范围是否和环评结论一致。
减缓排水对农田的影响的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
4、应急池落实情况:调査位置、体积、高程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是否防渗及 其效果;
应急池落实效果:管路与应急池之间连接情况,切换阀门设置情况。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