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综合性学习《浪之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阅读综合性学习《浪之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来源:来源:焚题库 [2019-07-30]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

    阅读综合性学习《浪之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课文优美的语言使老师也陶醉在这种氛围里了。不过,有一句话我不太明白,谁能帮我解答?第六段的“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个句子显得很不合逻辑,能不能这样理解:虽然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但我还是满腹爱情,为爱情彻夜不眠而形容憔悴,写出了爱情的矛盾心理。 

       师:找一找“浪”为爱情而“不清醒”的语句。 

       生(七嘴八舌):“海誓山盟”“执拗”“急躁”“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长吁短叹”“彻夜不眠”“形容憔悴”等。 

       生:浪的爱情是理智的,理由是:“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师:看来,海浪“为爱痴狂”的同时,对爱情有着理性的认识。它爱得深沉,为了所爱,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作者借浪与岸的关系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写作者对爱情的认识。 

       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爱。 

       生:海浪是作者,海岸是祖国,对海岸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来总结一下:作者通过塑造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规范了。 

       问题: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

    参考答案: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人点选择恰当。把诗人以“浪”对“海岸”的痴情理解为深深的爱国情感当然是非常合理的,但“海岸”也可以理解为理想、爱人,或者其他“我”渴望追求的意象。 (2)教师的点拨语言适当。教师从感性的语言人手,让学生理解海浪的爱之深、爱之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感悟“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进而感悟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情怀。 (3)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教师没有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也没有过分弱化自身的作用,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原价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试题库 1191题 ¥50.00 ¥29.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