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复习辅导
  • 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   我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失去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制度。   诉讼时效的完成只消灭胜诉权——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但它不消灭程序意
  • 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   由民法规定的对民事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以恢复被损害人的权利为目的并与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联系的国家强制形式,它是民事违法人依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行为
  • 《价格鉴证理论与实务》   一、考试目的   考核应考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规和价格政策及价格鉴证的理论与方法,对一般物品、无形资产、异常物品及灭失物品等涉案物品进行评估鉴证和对价格鉴证结论书、价格鉴定技术报告进行复核裁定的能力。   二
  • 《价格政策法规》   一、考试目的   考核应考人员依据我国现行价格政策法规对不同标的物进行价格鉴证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价格法律制度   1.1价格法律体系、价格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之
  • 财产继承权   1.财产继承权的概念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2.继承制度中的基本原则   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
  • 《价格鉴证案例分析》  一、考核目的  考核应考人员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对不同鉴证标的进行价格鉴证和对价格鉴证结论书进行分析、甄别和改正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1.运用价格鉴证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地使用权价格、建筑物价格、农产品价
  • 人身权   1.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2.人身权的分类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具有法律尚的独立资格必须具有的民事权
  • 《经济学与价格学基础理论》  一、考试目的  考核应考人员运用经济学与价格学基础理论,依据有关价格、财政、税收政策和不同价格鉴证物的特点、性质,进行价格鉴证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1.价格决定的基本因素  1.1市场需求、供给
  • 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及范围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人们对创造性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亦称智力成果权。   2.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
  • 合同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合同的概念   《合同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而是适用其他法律规定。
  • 债权   (一)债的概念和产生的根据   1、债的概念   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其享有的权利称债权;负有义务的一方为债务人,其负担的义务是债务。   2、债
  • 物权与所有权   (一)物权   1.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其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2、物权的特征   (1)物权是一种“对世权”。(2)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物,而不是行为或精
  • 代理   1.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被代理人承受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代理的基本法律特征是:(1)代理行为是代理人的行为,而该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却直接归属于被
  • 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民事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民
  •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根据民法的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根据导致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的不同性质,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   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具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
  • 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
  •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   1.犯罪的种类   根据新《刑法》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
  • 刑事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不满1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 刑罚概念、种类和具体运用   1.刑罚概念:   刑罚,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   刑罚与其他制裁的显著特点有:   (1)严厉程度不同。刑罚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制裁方法。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第 52 页 共 5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