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
3.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直接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4.监控治理:“A”级隐患(极其危险),由公司(厂级)负责实施监控治理。“B”级隐患(高度危险),由车间负责实施监控治理。“C”级隐患(显着危险),由班组负责实施监控治理。“D”级隐患(一般危险),由岗位工负责落实治理。
(五)隐患排查的方式、步骤
方式 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步骤
1.编制隐患排查计划,制定隐患排查表。排查表要有项目、内容。计划要结合实际,项目要具体、内容要全面。排查之后要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组织检查人员。根据检查要求挑选检查人员。检查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3.实施隐患排查:
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责任制度以及相关记录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在现场得到执行、落实。
现场观察。对生产作业现场所有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检查,查找不安全因素、事故征兆等。
4.判断处理。检查结束后,整理排查记录,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监控等级,提出整改意见,采取相应措施,跟踪复查验收,实现隐患管理闭环。
5.根据事故隐患和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组织职工开展培训、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从事故隐患的辨识、评估、确定、监控,到事故隐患的发现、整改,再到安全环境的评价、持续改进,实现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结语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模式的探索,旨在针对一些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隐患排查不到位等现象以及进一步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达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目的而进行的。希望能在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