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题库(二十三)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题库(二十三)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9-09-30   【

  16. 关于乙肝病毒e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B. 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 是体内有HBV复制的指标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 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

  17.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B. 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

  C.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D. 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

  E. 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18. 关于HBsAg,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

  B. 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有病理改变

  C. 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D. 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

  E. 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

  19. 关于HBeAg 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HBVDNA的preC和C基因 编码

  B. 相应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C. 是机体有HBV复制的指标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 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同时出现

  20. 与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

  A. HBV体内增殖抑制CTL的活性

  B. HBV的preC基因易变异

  C. Ⅰ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Ⅲ型超敏反应

  21. 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种缺陷病毒

  B. 其基因组是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基因组

  C. 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D. 其感染常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E. 其抗原性弱,通常机体不产生相应抗体

  22.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粪-口途径

  B. 血液传播

  C. 接触传播

  D. 呼吸道传播

  E. 垂直传播

  23.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HBsAg检测阳性

  A. 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和急性期

  B.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C. 无症状携带者

  D. HBeAg阳性者

  E. 抗-HBs阳性者

  24. 患者恢复后,仅有低度免疫力的病毒是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丙型肝炎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

  E. 麻疹病毒

  25. 关于肝炎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

  B. 乙型肝炎病毒有致胎儿畸形危险

  C.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D. 丁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细胞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E. 戊型肝炎在新疆发生过一次大流行

  26. HDV复制必须有下列哪种病毒存在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HEV

  27. 乙肝病毒感染不引起

  A. 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 重症肝炎

  D. 肝豆状核变形

  E. 肝细胞癌

  28.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均为RNA型病毒

  B. 均需要依赖乙型肝炎病毒完成其病毒复制

  C. 均主要为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D. 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E. 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29. 关于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人感染HEV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成人中多见临床型。

  B. HEV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同为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且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C. 潜伏期为10天~60天,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周即好转并痊愈,不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D. 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病人粪便排毒量最大,粪便中HEV检出率最高。

  E. 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可高达10%~20%,但病死率高低与其患戊肝时妊娠期的早晚无关。

  二、填空题

  1.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多为 。甲型肝炎的传染期主要在 和 。

  2. 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形态结构的颗粒,即 、 和-小球形颗粒。其中 颗粒是由感染性的HBV颗粒,内含有 和 。

  3. 乙型肝炎的病毒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分别称为S区、C区、 和- -。在这两条DNA链中,长链为 ,较短的一链为 。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经4种传播途径,即经血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和 。

  5. 人类感染丁型肝炎病毒,需要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其方式有2种,即 和 。

  6. 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期和 期的患者。

  三、名词解释

  1. Dane颗粒

  2. 小球形颗粒

  3. 管形颗粒

  四.问答题

  1. 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其传播途径

  2. 试述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并简述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3.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4. 简述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5. 试比较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的异同。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B 3.D 4.C 5.B 6.D7.B 8.B 9.A 10.A 11.D 12.B 13.C 14.D 15.D 16.E 17.A 18.E 19.E 20.C 21.E 22.D 23.E 24.C 25.D 26.B 27.D 28.B 29.E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e

抗-HBs

结果分析

IgM

IgG

 

+

+

-

-

-

-

急性乙肝潜伏期

+

+

+

-

-

-

急性乙肝早期

+

+/-

+

+

-

-

急性乙肝后期

+

+

-/+

+

-

-

慢性乙肝有HBV复制

+

-

-

+

+

-

慢性乙肝无或低度复制

-

-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

-/+

既往感染已恢复

-

-

-

-

-

+

接种过乙肝疫苗

  二、 填空题

  1.甲型肝炎患者 潜伏期末期、急性期早期

  2. 大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DNA DNA多聚酶

  3.P区、X区 、负链、正链

  4.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5.同时感染,重叠感染

  6. 潜伏期末,急性期初

  三、 名词解释

  1.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 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

  2. 小球形颗粒:是由HBV感染肝细胞时产生的过剩病毒衣壳装配而成。

  3. 管形颗粒:是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

  四.问答题

  1. HAV的传染源多为患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水产品、食具、玩具和卫生用具等引起水型、食物型暴发或流行及通过生活密切接触经消化道传播引起散在发病。其次HAV也可经输血、注射传播,但几率很低。HAV的潜伏期为15~50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酶升高前5~6天就存在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2周后肠道抗-HAVIgA及血清中抗-HAVIgM/IgG产生,粪便中不再排出病毒。

  2.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1)HBsAg和抗-HBs系统:HBsAg为病毒体外壳蛋白、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成分,包含PreS1、PreS2蛋白。HBsAg是检查乙肝感染的主要标志,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中和抗体)。表面抗原始于感染后19天即在潜伏期早期便可检出,它分多个亚型,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其分布有地区性。2)HBcAg和抗-HBc系统:HBcAg为大球形颗粒的外衣壳成分,因为它被外衣壳蛋白包裹,在感染者血清中难以监测到HBcAg,它有很强的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M类和IgG类两种非中和抗体,前者于发病早期,但一过性感染者其持续时间短,在IgM高峰后IgG出现并持续多年。3)HBeAg和抗HBe系统:HBeAg与HBcAg 同时出现,HBeAg阳性与抗-HBcIgM阳性均为HBV复制活跃的指标。一过性感染患者,HBeAg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其阴转后,出现对应的抗-HBe,为感染后时间较长以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预后较好的征兆。诊断意义见下表:

  3. 乙肝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肝炎患者可分临床型和亚临床型,而临床型又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作为传染源,意义较大的为无症状携带者,其次为慢性患者、急性患者。在急性患者中,亚临床传染源意义大于临床型,而在临床型中又以无黄疸型大于黄疸型。依其传播途径重要性依次为母婴传播,经血液、日常密切接触及性接触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导致母婴传播率40%~50%,如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则母婴传播率高达90%~100%。人群中至少占40%HBsAg携带者由母婴传播而来。乙肝病例中约50%有血液暴露史。母婴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性接触传播,共同构成HBV感染的家庭内聚集性分布。人感染HBV后。由于不同个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同及HBV毒株及数量的差异,造成转归的多样性。HBV的外衣壳PreS2和PreS1抗原 与肝细胞多聚白蛋白受体、IgA受体等结合并吸附于肝细胞膜表面,继而侵入肝细胞内进行病毒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体至循环血液中。在血液中被抗病毒抗原致敏CD8+细胞毒T细胞(CTL)可选择性杀伤受感染的肝细胞。当受感染肝细胞较少,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又正常,则细胞外HBV易被中和抗体(抗-HBs)所清除,表现为一过性感染或自限性急性乙肝。当大量肝细胞被HBV感染,机体的免疫应答又超常,则发生CTL大量破坏肝细胞,引起重症肝炎。如果胎儿宫腔内感染或新生儿HBV,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被HBV感染的肝细胞仅有一部分被CTL杀伤,则造成肝细胞内外持续存在HBV ,表现为HBsAg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当成人免疫力功能低下或感染HBV免疫逃逸变异株,也可发生持续性感染。此外,免疫复合物及自身免疫反应,在HBV致机体肝脏病理损伤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4.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期末至发病初期的病人,病人发病2周后,一般不再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本病无慢性肝炎。 潜伏期平均40天,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与甲肝传播途径相似。HEV感染水型流行较甲肝多见。人HEV后,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两种结局,儿童以亚临床型多见,成人以临床型多见,因此戊肝表现为15~39岁高发。病死率较高,1%~2%,其首要原因是孕妇患戊肝后病死率可达10%~20%,且易发生流产与死胎,尤其妊娠期后期(妊娠7~9月)的孕妇的病死率最高。人感染HEV,部分患者血清中开始出现抗-HEVIgG至病后12个月,大约累积占95%的患者抗-HEVIgG阳转。抗HEVIgG阳性者1~2年内不再感染发病,表明有中和抗体,但病后免疫力不十分稳固。抗-HEVIgM阳性,可确诊患者受HEV感染。

  5.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为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传染病,预防策略首要以切断传播途径,改善水源和饮食卫生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目前,已研制成功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适用人群主要为学龄儿童及抗-HAVIgG阴性的高危暴露职业的特殊人群,如幼托保育员、医生、环保工人等。戊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预防措施。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均为肠道外传播,由于目前已研制成功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预防乙肝和丁肝。接种乙肝疫苗要放在阻断母婴传播上,即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3、6月龄各肌注5μg,其次对暴露于血液的高危人群,也应实行上述0、1、6个月间隔地注射。此外,加强血源筛选和管理,避免医源性污染以及实行婚前检查等也是有效的措施。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低,且目前尚无疫苗,故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宜采取加强血源管理,避免医源性感染为主。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