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柯氏斑对下列哪种病毒感染有诊断意义
A. 流感病毒
B. 麻疹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巨细胞病毒
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7.预防麻疹的主要方法是
A. 注射胎盘球蛋白
B. 注射丙种球蛋白
C. 注射恢复期病人血清
D. 注射成人全血
E. 接种麻疹疫苗
18.抗原性不稳定的病毒是
A. 麻疹病毒
B. 腮腺炎病毒
C. 风疹病毒
D. 流感病毒
E. 乙脑病毒
二、填空题
1. 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和呈蘑菇
状的 。
2. 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即 和 。
3. 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外,20%青春期男性患者易合并 ,青春期女性患者易合并 。
4. 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 或 感染引起。
三、名词解释
1.抗原转变2.抗原漂移 3.血凝素 4.神经氨酸酶
四.问答题
1. 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2. 试述流感病毒的致病过程和免疫学特点
3. 试述SAS冠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免疫性。
4. 简述麻疹的致病性和免疫性,并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
5. 简述风疹病毒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阐述预防育龄妇女风疹
病毒感染的重要性及主要预防措施。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E 4.B 5.C 6.C
7.B 8.B 9.C 10.D 11.E 12.D
13.A 14.A 15.A 16.B 17.E
18.D
二、填空题
1.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2.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后脑炎
3. 睾丸炎、卵巢炎
4. 鼻病毒、冠状病毒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病毒变异幅度小,属量变,由于部分人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仍起作用,故只引起甲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称抗原漂移。
2.抗原转换:变异幅度较大,属质变,甚至产生新的亚型,则可能引起大范围流行或世界性的暴发流行,称抗原转换。
3.见问答题1
4.见问答题1
四.问答题
1.形态与结构
形态 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多为丝状。
结构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
1)核心 ①核酸 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分8个片段;丙型分7个片段),其基因容易发生重组,导致新病毒株出现。②核蛋白和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核酸与核蛋白合称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
病毒核蛋白为可溶性抗原,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
2)包膜 ①内层 基质蛋白(M蛋白)由病毒基因编码,有型特异性 。作用为增加了包膜的硬度和厚度。②外层 脂质双层膜,其上镶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该刺突是病毒分亚型的依据。
HA:与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有关。呈柱状,为三聚体,每个单体需形成二硫连接的HA1和HA2两个亚单位,病毒才有感染性。HA1可与上皮细胞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与病毒的吸附有关;HA2具有膜融合活性,与释放核衣壳有关。HA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称血凝抑制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和中和病毒感染性,为保护性抗体。
NA:四聚体,呈蘑菇状,头部含有酶活性中心和四个抗原位点。酶活性可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和集聚病毒的扩散。但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NA具有抗原性,其相应抗体能抑制酶的水解作用。
2. 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是鸡胚接种法。取可疑流感患者急性期咽漱液或鼻拭子洗涤液,加入抗生素后,接种于10~12日龄鸡胚羊膜腔,孵育3天,分别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其滴度,如阳性再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其型别,亚型和毒株,如为阴性者,应在鸡胚上再盲目传代1~2代,血凝试验仍为阴性者,才能报告接种分离病毒为阴性。
3. 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患者的传染期约为5~7天,即发病初期至发热消退期。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定位于上呼吸道粘膜。在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和粘膜的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患者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外患者的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可能与流感病毒诱生干扰素和细胞免疫调理作用以及病毒代谢毒素与宿主细胞坏死产物有关。
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征有1)由于流感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故病后免疫力不牢固,感染后仅对同亚型病毒维持1~2年的免疫力;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不易变异,故病后免疫相对较稳固,而甲型流感病毒多易变,大约每10~15年发生依次大变异,产生新的亚型。有可能酿成一次世界性大流行。
4. 潜伏期平均为10天,传染期为潜伏期末至出疹后2天。麻疹病毒感染易感者,首先在其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再进入血流导致病毒血症并传播到全身器官组织,引起高热、眼结膜充血、畏光、咳嗽等前驱症状,此时传染性最强。发病2天后,口颊粘膜出现Koplik斑(柯氏斑),为周围绕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随后1~2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颈部、躯干、最后到四肢),出疹期病情最严重。4天后消退。麻疹一般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因并发麻疹后脑炎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以及继发性感染,而预后较差。麻疹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麻疹病毒核酸不分节段,不易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病后终生免疫。实用减毒活疫苗安全可靠,免疫力维持时间长,达10年左右,因此,预防麻疹采用以接种疫苗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接种对象为8月龄幼儿首次接种,至7岁时再加强注射1次。若已感染病毒,在感染3天内接种疫苗,仍可预防发病。如某地麻疹流行,对全体儿童采用应急接种疫苗,于接种15天后,便可控制疫情。
5. 风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见内容提要。免疫性: 儿童和成人后天性风疹病毒感染1~2周后,其血清中和抗体达高峰并可维持终生(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育龄妇女尤其是妊娠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患风疹病毒感染,则胎儿患先天性风者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病、耳聋及身体智力发育滞后等)发生率依次为50%、30%、20%和5%。因此预防风疹的重点人群是育龄期妇女。采用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免疫期3~5年。疫苗接种人群是进入育龄期女青年和结婚登记女青年。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