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婴幼儿、呼吸困难严重、烦躁不安,或颈前有肿块压迫者,估计术中难度较大,最好与麻醉师协商,先插入气管内插管,既可保持呼吸通畅,又可从容地进行手术。
2.气管切开时需专人固定头部,尤其是烦躁不安的患者和小儿。体位不正,暴露气管较困难,头未固定好,气管偏斜,气管切口不正,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3.分离气管周围组织时不要偏离中线,不要分离太宽、太深,以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4.要认清标志,特别是小儿气管细软,容易将环状软骨当做气管环切开。一般切开2、3、4气管环,不得低于第5环。小儿不应作气管造口术,以免后遗气管狭窄。
5.气管切口大小要与气管套管相应,切口太长,气管套管容易活动,造成气管前壁损伤,引起继发性出血;切口太小,放置套管时压迫软骨环使之内翻,容易导致气管坏死,引起疤痕狭窄和拔管困难。
6.保持套管内管通畅,每4~6小时定时清洗内管。
7.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分泌物,雾化治疗。
8.室内温度宜在22℃左右,湿度90%以上。
9.保持颈部切口清洁。
10.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
11.拔管前应试堵管24~48小时,呼吸平稳者方可拔管。
12.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预防
①出血:如气管切口过长过低、气管两侧分离过深、无名动脉高位异常以及患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患者,可有严重出血。因此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术中需轻柔操作、注意止血、选用适当的气管导管及术后防止感染。
②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这是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人增多,相对的二氧化碳骤减,无足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从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遇有气管切开后呼吸骤停时,可给予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吸入。如无此设备,则可采用人工呼吸保持气管导管的通畅,多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自主呼吸。
③皮下气肿:轻者气肿仅限于颈部,多由于手术时气管前组织分离过多,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导管较细,或皮肤缝合过紧,使大量气体逸出挤入皮下。患者剧烈咳嗽也可加重皮下气肿。皮下气肿一般均在术后24 h停止发展,术后3~5日内吸收。严重的皮下气肿可蔓延至胸、腹甚至达腹股沟部。预防气肿的方法是:气管切口不宜大于导管,创口皮肤勿严密缝合,对气肿严重者,应将切口缝线拆除,敞开创口。
④纵隔气肿或气胸: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多同时发生。少量空气多可自行吸收,不至影响呼吸,无需处置。大量空气进入纵隔,则可压迫心脏使循环受阻,患者面色发绀,静脉怒张,尤以胸部以上的静脉为明显,心脏浊音减低或消失,胸部X线检查可见纵隔阴影扩大,不难确诊。其处理原则:及早引流,用一细导尿管或塑料管从气管前壁在筋膜下插入纵隔,引流气体。有气胸者可采用闭式引流法,即用粗的穿刺针刺入胸膜腔,外接橡皮管,放出气体。对纵隔气肿严重者,还可请胸外科行纵隔切开引流。
⑤创口感染:创口感染可使邻近大血管糜烂破裂引起大出血,也可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故手术须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清洁创面,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⑥气管切开后呼吸仍不通畅:可能有下列情况:①选用的气管导管过细或导管内不通畅;②气管导管内粘稠分泌物或脓痂阻塞;③气管内膜状物或异物可能在气管导管以下阻塞;④肺部疾病,呼吸肌瘫痪或中枢麻痹,此时应积极寻找原因排除。
⑦脱管:可造成窒息死亡,为严重的并发症,应严加预防。其方法为:①气管导管必须松紧合适,固定好;②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由专人护理,以防脱管不测;③对气管切开患者一般可在术后72 h更换气管导管,更换时应按照气管切开体位固定患者,于明视下置入已准备好的气管导管,在发生脱管时,应按照气管切开体位固定患者,立即将导管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