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可选择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脊椎棘及胫骨。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不同体位。一般我们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下面操作以此为例。
2.仰卧位(胸骨柄仰卧位,髂后上棘侧卧位,脊椎棘坐位或侧卧位)。
3.备皮,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局部消毒、铺巾,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无菌原则。
4.取髂前上棘后1~2cm骨面宽平处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根据患者体型及穿刺部位而定),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轻轻晃动穿刺针尾部,发现穿刺针已固定时,表示已进人骨髓腔。
6.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患者常有酸痛感,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抽吸0.2 ml左右行骨髓涂片。
7.如需行骨髓细菌培养,则需在留取骨髓涂片后再抽吸1~2 ml。
8.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完成涂片5张左右。
9.抽取少量手指血,完成血涂片5张左右。
10.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11.清理床单,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术后协助平卧,卧床休息2~4小时;术后24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血肿、出血、感染现象。告知病人24小时内禁沐浴。
2.穿刺前应检查针管(或称针套)与针芯长短、大小是否配套,针管尖端与针芯端方向是否一致,针尖锐利否,固定器能否固定,穿刺针与注射器乳头是否密合。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4.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5.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过大,以免折断。
6.如发现无法抽出骨髓,应排除以下情况:①穿刺位置不佳,未达到骨髓腔;②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③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等疾病使骨髓难以抽出;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7.抽吸骨髓量以0.1~0.2 ml为宜,因为抽吸过多,骨髓液将被血液稀释。
8.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使涂片失败。
9.在胸骨处穿刺,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且偶有损伤心脏及主动脉危险,应慎用。
10.穿刺的前、中、后整个过程要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