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Ⅲ型 免疫复合物反应
定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于组织内,通过激活补体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免疫损伤。
一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清除与沉积
1、 抗原-抗体比例和IC分子量:抗原或抗体过量时,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分子量较小,一般不易发生沉积,随血液滤过或免疫粘附被清除。抗原与抗体比例接近时,所形成IC分子量小较大,极易沉积。
2、 抗原物质持续存在
3、 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带正电抗原所形成的IC(如DNA-抗DNA抗体复合物)特别易和带负电的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引起严重和持久的组织损伤。
4、 组织学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因素:IC易沉积在下列部位:血流缓慢的血管分叉处,血流量大而易产生涡流的部位,血流静水压力较高的部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介质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特定受体(C3bR或FcR)的部位。
5、 补体与补体受体缺陷
6、 吞噬细胞功能异常:FcγR表达异常,吞噬细胞清除IC的功能下降,促进IC沉积
二 免疫复合的致炎作用
始动因素:IC沉积或镶嵌于血管基底膜
1、 激活补体
2、 吸引白细胞浸润和集聚
3、 活化血小板
三 Ⅲ型超敏反应的相关疾病
(一) 局部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炎症:阿瑟斯反应:多次注射异种蛋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抗体,局部注射的抗原与过量相应抗体结合形成IC,沉积在局部血管基底膜,导致病理损伤。
(二) 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炎症
1. 血清病
2.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3. 其他疾病:血管炎、细胞间质性肺炎、关节炎、葡萄膜炎、红斑狼仓
第四节 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定义:由T细胞介导。指抗原注射后,出现皮肤炎症反应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几天后才会发展到顶点。
效应T细胞:Th1、Th2和CTL。以不同的机制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一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制
(一) Th1 的激活及其效应功能
Th1活化后,通过其表面的黏附分子与活化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等结合,完成其趋化、游出过程,到达炎症区域。同时释放大量介质
(二) 超抗原对TH1的激活及其发挥的DTH效应
(三) 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TL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而被激活,通过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并通过FasL/Fas途径,引起靶细胞溶解和凋亡。
二 Ⅳ型超敏反应相关疾病
(一) 以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为主特征的感染疾病与自身免疫病
1. 梅毒
2. 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二) 皮肤嗜碱粒细胞超敏反应
(三)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1. 接触性皮炎
2. 桥本甲状腺炎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超敏反应
一 抗体介导的活化与去活化作用
二 肉芽肿反应
(一) 生出机制
(二) 临床分类
1. 感染性肉芽肿
2. 非感染性肉芽肿
例题:
1.同种异型抗原( A)
A.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 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IgG
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E )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B )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IgM
E.IgD 和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