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消毒与灭菌
基本概念
1.消毒
消毒指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
2.灭菌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3.无菌
无菌指不含活菌的状态,即灭菌的结果。
4.防腐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一般不致细菌死亡。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学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用于消毒的化学制剂,称为化学消毒剂。许多化学消毒剂在低浓度时可作为防腐剂。
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及电解质浓缩。湿热灭菌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核酸降解及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湿热灭菌的优越性有穿透力强,菌体吸收水分易变性凝固及蒸汽有潜在热能。
1.干热灭菌法
主要有焚烧法、烧灼法和干烤法3种。
(1)焚烧法:是一种较彻底的灭菌方法,在焚烧炉内焚烧尸体及废弃物,可杀灭细菌芽胞。
(2)烧灼法:为直接用火焰灭菌,例如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利用火焰对接种环,试管口等灭菌。
(3)干烤法:为利用烤箱加热至160~170℃,2小时,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陶瓷或金属器皿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加压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气灭菌法等。
(1)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或71.1℃15~30秒(s),不使蛋白质变性,但可杀灭常见致病菌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煮沸法:在1个大气压下,将水煮沸(100℃)5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至105℃并可防锈,常用于餐具及一些医疗器皿的消毒。
(3)加压蒸汽灭菌法: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加压至1.05kg/cm2即温度达121.3℃,15~20分钟,可杀灭细菌芽胞和各类微生物,常用于培养基、葡萄糖盐水输液、手术敷料及各种耐高温湿物品的灭菌。
(4)间歇蒸气灭菌法采用流动蒸气间歇加热方式,以达到灭菌的目的。将需灭菌物品置于灭菌器中,100℃15~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三日,即可杀灭芽胞。此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热力灭菌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为首选的灭菌方法。
紫外线、电离辐射及滤过除菌法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为使细菌DNA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从而干扰DNA正常碱基配对。电离辐射则能破坏DNA,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紫外线杀菌的有效波长为260~270mm,最佳波长为265~266mm,其特点是穿透力差,故仅适于直射物品表面消毒及空气消毒。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滤过除菌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可使细菌菌体蛋白变性凝固,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或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达到消毒的目的。传统的某些消毒剂,经实验证明对病毒无效。今列举已证明有效的常用化学消毒剂种类、应用浓度和范围如下。
1.重金属盐类
1%硝酸银给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0.01%~0.1%硫柳汞,生物制品防腐。
2.氧化剂
0.1%高锰酸钾用于皮肤、尿道消毒。3%过氧化氢,用于口腔粘膜消毒,冲洗作伤口防止厌氧菌感染。0.2%~0.3%过氧乙酸,用于手及耐腐蚀物品消毒。2%碘酊,用于皮肤消毒。
3.醛类(烷化剂)
10%甲醛或碱性2%戊二醛用于浸泡物体表面消毒。高锰酸钾0.1g, 溶于少量水中,加入福尔马林20ml/m3,密闭熏蒸12小时,用于室内空气、衣物及物品消毒。
4.醇类
70%~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及体温计浸泡消毒。
5.酚类
3%~5%石炭酸;0.01%氯已定。
6.表面活性剂
0.1%苯扎溴铵。
例题:
A型题
1. 病原性真菌大多数能产生哪种孢子?
A. 分生孢子
B. 无性孢子
C. 厚膜孢子
D. 芽生孢子
E. 关节孢子
2. 真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 糖苷类
B. 糖蛋白
C. 胆固醇
D. 几丁质
E. 角质
3. 一般浅部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A. 20~25℃
B. 22~28℃
C. 24~30℃
D. 26~32℃
E. 28~34℃
4. 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A. 25℃
B. 28℃
C. 30℃
D. 33℃
E. 37℃
参考答案
1.B 2.D 3. B 4.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