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1.吸收的部位: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①吸收面积大;②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③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的物质;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3~8h。
2.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1)途径:小肠内的水、电解质和食物水解产物的吸收,主要经跨细胞和细胞旁两种途径跨越肠上皮层进入细胞外间隙,然后再进入血液和淋巴。
(2)机制:小肠内的水、电解质和食物水解产物的吸收机制有多种,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二、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1.水的吸收: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2.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属于主动转运。吸收Na+的原动力来自于肠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的钠泵。
(2)铁的吸收:吸收铁有限,每日约lmg。铁的吸收与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铁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上部。
(3)钙的吸收:食物中的结合钙须转变成离子钙才能被吸收。酸性环境可以促进Ca2+的吸收,钙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
3.糖的吸收: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其中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则最慢。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能量来自钠泵的活动,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4.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必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5.脂肪的吸收: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在上皮细胞内质网,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再以出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外组织间隙,然后扩散至淋巴管。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进入淋巴管。
6.胆固醇的吸收:游离胆固醇通过形成混合微胶粒,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吸收后的胆固醇大部分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又重新被酯化,生成胆固醇酯,最后与载脂蛋白一起组成乳糜微粒由淋巴进入血液循环。
7.维生素的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只有维生素B12是在回肠被吸收的。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索是通过依赖于Na+的同向转运体被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与脂类消化产物相同。
例题:
1.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是:
A. 肌源性的
B.神经源性的
C.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的
D. 非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
E.尚不清楚
2.对消化道最不敏感的刺激是:
A. 化学刺激
B.温度刺激
C. 牵拉刺激
D.温度和牵拉刺激
E.电刺激
3.切断胃肠神经支配后,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
A.立即消失
B.显著升高
C.立即减弱
D. 先减弱后消失
E.依然存在
4.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与平滑肌收缩的关系是:
A.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
B.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发生动作电位,再引起肌肉收缩
C. 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便可引起肌肉收缩
D.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基础上出现动作电位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
E.平滑肌收缩的强度与慢波的大小相一致
5.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产生可能由于
A.N扩跨膜扩散
B. Ca2+跨膜扩散
C.生电性钠泵的活动
D. K+跨膜扩散
E.Cl—跨膜扩散
参考答案
1.A 2.E 3.E 4.D 5.C